乌衣巷_作者:闫灵(53)

2019-10-22 闫灵

    “既是内院,就别用外边那些称呼了,几位舅兄请入座。”李楚示意他们入座。
    吴家兄弟见他如此说话,心下稍安,从这个态度来看,今日一行应该不至于像去年那么难看。
    “月君拜见几位兄长。”小七冲吴家印和吴家戟各施一礼。
    吴家印还好,两人去年见过,吴家戟却是很多年没见小七,记忆中她还是九妹身边那个瘦弱的小丫头,几年未见,想不到竟出落的如此娇俏,难怪祖母想法子也要把她送过来。
    “祖母头前还来信念叨妹妹,说妹妹自幼怕冷,羊城苦寒,让我们劝着妹妹好些保重身体,又让人带了些皮子过来,今日不方便,赶明儿就让人送过来。”吴家印是个聪明人,既来了后院,自然要说后院的话,更显得大家亲近。
    “月君谢过祖母,正巧我也给她老人家做了几件衣裳,烦请兄长带回去。”边说着话,边将三人一一让到座上。
    吴家印点头应下,又道,“今日来家里,除了认认新宅子,也有件事要跟妹夫和妹妹商量。”示意一下元壬的方向,“元壬兄弟的婚事不好再拖了,年前妹妹托人给寻的亲事,老太太也点了头,本打算今年底完婚,可眼下北都护府新建,公事忙碌,我们都无法回乡,知道妹子要来羊城,祖母她老人家想着干脆在羊城帮元壬兄弟把婚事办了。”
    这到挺出乎小七的意料,果然今时不同往日,吴家对元壬的婚事如此重视,居然帮他考虑了这么多,“哥哥的意思呢?”歪头问元壬。
    元壬有些羞赧,却也不至于小家子气,“全凭老太太的意思。”
    吴家印又看一眼李楚的方向,见他没什么话要说的样子,便道,“既如此,我就修书回去,让他们着手办了。”
    又聊了几句家常话,李楚邀吴家印兄弟俩到书房说话。
    吴家印也是个人精,主动提出让元壬留下来跟小七商量婚事。
    眼瞅着三人离开。
    小七赶紧提着裙摆凑到元壬身边,“你也真是,调任没成,也不跟我说一声。”
    “我也没想到朝廷会突然组建北都护府,还想着等仓廪巡完了,再把请调函送上去。”边说边仔细瞅了瞅妹妹的脸,总觉得她哪里变了,可一时又说不出变了哪里。
    “青薇,你见了吧?可还满意?”她去信榆州,让媒人找了几家姑娘,这家伙果然还是选了青薇。
    元壬耳朵泛红,“就你最没规矩。”居然让他自己去相看亲事。
    “得完便宜,到卖起乖了。”笑着打趣他。
    这家伙也真是不经打趣,不但耳朵红了,这会儿连脖子也红了。
    看他这个样子,小七也没再继续笑他,只把下定的事问了几句。他们这样的家庭,没有世家大族那么多规矩,下了定,定了婚期基本就差不多了,亲家那边也没提什么特别要求。
    今日仓促,兄妹俩只简单商量了一下婚宴的规格,两人都觉得低调为上,不给李、吴两家惹麻烦,更不要给自己惹麻烦,本来小七还担心哥哥会不乐意,人生一次的大事,谁不想长脸?结果却是他自己先提出来尽量简单点。
    “娘子,您刚跟壬公子说,让他将来尽量调回榆州去,这是何意?”就红拂这些日子瞧着,将军对吴家还是不错的,家印公子升了职,家戟公子也完好无损的被放出来,眼瞅着情势越来越好,不该乘胜追击么?怎么还要回去?
    “吴家在榆州算大,可放在京城又算的了什么?”吴老太爷拼了性命才给子孙留了个鸡眼大的爵位,可这点身价,在京城大户人家跟前不过是个笑话,老太太不服输,想替子孙辟条明路,结果又如何?最后还是得承认自家船小,经不起风浪,吴家印、吴家戟两兄弟的军衔早可以找关系调到京城,为什么不去?老太太想明白了,大船不是一两代人就能造出来的,需要积累,吴家现在巴着李家并不为进京立业,而是想让子孙有机会在北边积累功绩,未来十几二十年,吴家的根基还是会以榆州为主,所以她才让元壬回去,与其在京城那种毫无根基的地方搏命,不如回去为子孙留个基础,有她这个妹子在李宅,相信吴家也不会亏待他,“与其在京城里整日战战兢兢,不如回去过点安稳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