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我死后成了大佬白月光_作者:梨间(5)
她没有原主的记忆,身体里也没留下原主的情绪,更不知道之前发生过什么事情,但是在便宜爹锣鼓喧天出城的时候,确实是有一枝还没盛开的花朵,在这座小院子里,枯萎了。
这让她心里不好受,然后病恹恹的打起精神去查池玉的消息时,更伤心了:她发现根本无从查起。
——当她试探着跟人提起池玉的名字,希望他已经成了有名的人物好寻找时,家里见识最广的叔父却一脸茫然,表示没听过这个名字,且池是大夏朝中部地区的大姓,朝中姓池的二十五岁上下的官员多的很,有名的也有好几个,但确实没有一个叫池玉的,特别是蜀州,山旮旯窝里,穷的很,好几年都没供出个进士了。
然后又十分纠结的问舒婵:“为什么要去找这个人呢?”
一个闺阁女子打听年轻外男十分容易让人想歪啊!
舒婵打了个哈哈:“只是日前偶看过‘蜀州池玉’这个名字十五岁时写过一本雕刻心得,书是十年前的,他在书里写自己是大夏十三年的秀才,十年后一定会成为风云人物,侄女见了好笑,又想起今年正好是十年了,便跟您打听一二。”
舒从摸着胡须哈哈大笑,觉得舒婵不愧是出了名的是“痴人”,但又觉得侄女心性十分单纯,笑道:“万一‘蜀州池玉’这个名字只是名号呢?谁知道真名叫什么。”
他实在的分析:“且每年秀才举人进士不尽其数,各地名单只有朝廷和各州州尹大人那里有,又时间久远,要是云州的还好找,毕竟你父亲跟州尹大人有交情,但蜀州相隔十万八千里的,谁也不会去搜集那些,实在是太难寻了。”
最后也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拐了题拉着池玉一顿科普人心险恶,足足喝了三大壶茶水才满意离去。
舒婵被老实叔父唐僧念经似的叨叨了一下午,到得晚间狠狠吃了一碗饭和数块红烧肉补足元气后,才躺在榻上继续思考感动大夏的“寻弟记”。
她方才想到了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皇家宠妻这书,作为女主视角玛丽苏小说,当年虽然大受好评,但也有人看不下去的,无外乎这本书的女主进太子府后,整日吃吃喝喝,一百万字的书,足有八十万写和男主相处日常,而日常描写就是吃了什么,穿什么,以及晚上的和谐大会细节,剩下二十万字则描写其他妃子如何作死。
且池玉首次出现,还是读者抗议太水没看点,作者这才创造出一个支持皇后的反派,跟皇后撕逼了几回,荣登后位,将反派流放。
池玉就是这个反派。
他在书里的官职是丞相。
舒婵问过舒从了,如今丞相共有两位,一位是七十八岁的白胡子,一位是五十岁的大肚子,而我朝升为丞相的渠道,却数不胜数,有能者居之,白胡子老爷爷甚至是个武将上位的。
也就是说,她最大的外挂毫无用处!
舒婵绞尽脑汁想了一夜,还是觉得先去蜀州小山沟里打探消息最为合适:不论怎么样,池玉户籍入在蜀州,做官办事什么的,蜀州一定有个档案。
却转眼就被一件事愁到了:没银子!没人派!
便宜爹将养她的费用都给了自己信任的弟弟,也就是她家老实人叔父大人,而她的私房银子,据荷藕说总资产为负:原主一直都喜欢做手工雕刻,买贵的石头和木头已经使她囊中羞涩,并在某一日向叔父大人芳龄六岁的女儿伸出了魔爪,哄走了她一半的压岁钱!
这钱现在还没还!
这事荷藕说起来都觉得自家小姐干的实在是不光彩,她叹着气:“姑娘,你就别整天想着那些石头木头了,这次就是你连夜刻木牡丹劳累过度,才生了这场大病,被留在了云州。”
舒婵原本也不喜欢刻木头,便将原主的东西都收拾在一块,专门找了一个屋子摆放,她亲自将小木雕和石雕一个个摆在架子上,等弄完了回屋,看见窗边的小树苗盆栽时,情不自禁的抱了起来,不知为何十分压抑。
然后又病恹恹了好几天。
吓得叔父叔母连夜一边请大夫一边昼夜不停的照顾她,小堂妹舒宓还偷偷凑在她耳边,说压岁钱不要她还了,搞得她负罪感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