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言情小说 > 战国之平手物语_作者:落木寂无声(1346)
这样中野丸太郎便以为能把姑娘们安抚下来,再作计较了。
有两个女儿央求着再留一天,多逛些集市,中野丸太郎数着手里的铜板,尽管肉疼还是答应了。
孰料次日,平手家的少夫人,也就是石山本愿寺的公主,公卿名门山科家的义女,纱织小姐,她忽然现身于大庭广众之下,接见了几个祈福、求助的百姓,不知是体验生活,抑或招揽人心。
五个姑娘见了,如同看到救命稻草一般,厚着脸皮跑过去插队,被侍卫拦下来仍不放弃,大喊大叫着企图吸引注意力。
中野丸太郎大急,在后面跟着喊着:“你们傻啊!那几个能面见贵人的百姓,肯定都是预先安排好,做做样子的啊!”
正是这话引来了麻烦。
一个似乎很有身份的年长尼姑,一脸严肃地走出来,对着他呵斥道:“你在讲什么胡话?什么预先安排好做做样子?你知道这是在诬陷石山本愿寺、京都山科家,乃至于平手家的名誉吗?在场的百姓有何陈情当然可以自由上前发言!你们家……那几个姑娘当然也有资格!”
于是中野丸太郎被骂得狗血淋头,抱着脑袋不敢回话。
周围的人也纷纷指责他“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纱织小姐只是莞尔一笑,远远派人传话说:“百姓们对我们有所误解,那也是因为以前我们当中有一些害群之马,玷污了名声的缘故,并不能怪他们无知。但这一次,中务大人(平手义光)显然是真心听取民意,主持正义的,请各位尽可放心。”
中野家的五个女儿,就这么被带到平手家少夫人的面前了。 中野家五姐妹如愿得到“告御状”机会之时,长岛地区的局势正在迅速激化。
邻近愿证寺的数个村庄之内,征税人纷纷遭到袭击。十名僧侣和上百个村民涉嫌其中被抓进大牢。
坐在神户城的国府盛种判断这属于“检地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小型冲突”,没有放在心上,只吩咐说:“僧人以礼相待,暂且拘禁,若确属无辜,日后遣送出境;百姓可以进行适当的拷问,动过手的一律处死,其他的,服役顶罪。”
长岛愿证寺的证意住持,立即派了坊官下间赖成,带着少量士兵,联络各村的民意代表,摆了先礼后兵的态势,提出要进行“沟通”。
国府盛种不敢轻忽,立即同意,但也暗中调兵戒备。
双方在三重郡附近约好时间见面。
交涉过程中,两边各执一词,分歧极大,完全无法达成一致。
武士一方,认为作为守护之职,对郡内各村各地,享受理所当然的治权,有幕府和平手家在后面背书,进行检地乃是无可置疑之事。
这被看做是得理不饶人,全无慈悲之心。
僧侣和农民一方,本来是不占理的,但不知从哪弄出来几份泛黄的陈旧文书,宣称莲如上人早已从时任侍所所司的一色氏那里取得特权。
这让对面觉得是寻章摘句,无理取闹。
总之,涉及到利益问题,谁都不愿轻易松口。
在本时代的扶桑地区,由于各地集权度天差地别,税务情况也完全不同。理论税率和实际税率有着很大的差别。某些强势掌握了基层权力的大名,会取走六七成的产出,仅留下供民众果腹的口粮。而另一些统治根基薄弱的大名,却只能收到一二成的田税,对下层的瞒报无可奈何。
但村民的生活也不见得就更好。
比如北伊势地区,实际交给领主的比例只有一成半多一点,看上去负担很轻了,但相应的,领主对治安、水利之类的事务就不会太上心,村民们往往需要向附近的寺社定期上贡来保平安,有时还需要自己凑钱雇人讨伐盗贼呢。
国府盛种贸然提出“检地”时,根本没有仔细考虑实际的情况。
他的实力并不足以让百姓们感到敬畏和信任,无法得到广泛的认同。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要与寺社争食。
在三重郡,双方各选出十五名代表,激烈讨论了半天。起初还讲究基本的道理,摆着漏斗,一个一个在规定时间内轮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