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_作者:落木寂无声(1446)

2019-10-30 落木寂无声

    如此便追平了落跑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昭,成为天下列国之中,官位最高的两名武士之一,足以分庭抗议。
    之所以没有破例直接升到“从二位内大臣”上面去,不是朝廷不许——事实上有不少公卿觉得可行的,而是平手汎秀自己觉得没有那个必要。
    他更重视另一件事情,那就是——
    改元!
    当今天子正亲町天皇,不惑之年才登基践祚,现在虽然已经接近花甲,身子倒还十分健朗,显然是难得的长寿之相。
    但他在位二十年中,却已经用过了四个年号,全部是因为武家政权的更替造成的。特别是“弘治”与“永禄”的区分,一度是三好长庆与足利义辉争执不下的关键点,为此造成了很大的混乱。
    足利义昭复位之后,就采用了“元龟”来记事,其中由于经费和凶吉等一些问题,幕府跟朝廷之间发生了持续的冲突,皇室与公卿们一直不太喜欢这个年号。
    现在,恰巧咱们公方大人主动跑出了京都,威望大跌,留下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又不能理事,机会难得。
    若说主动推行改元,以平手汎秀的声威可能还差了一丁点。
    但顺应人心,趁势而为,却是正好。
    没花多少功夫,京都就达成了“改元天正”的共识。
    各种意义上的新时代,来临了。
    终卷 落木之章    元龟九年,用南蛮人的话说,即是公元一千五百七十六年,八月一日正式改元,亦称之为,天正元年。
    大部分的民众,不管是基层武士,小商贩,还是町人百姓,农人匠户等等,其实都无法准确地描述出这件事情背后的政治因素,但所有人都公认,平手家这下子肯定是非常非常厉害了。
    厉害到了一个大家都很难去类比的程度。
    织田信长、三好长庆乃至更远一些的大内义兴、细川政元都似乎不够,再往前找的话,就不得不去提出足利义满、足利尊氏乃至源赖朝才行了。
    那又似乎……不够谨慎。
    总而言之,时代肯定是变了,只是一般人恐怕说不出变成了什么样子。
    即便是平手氏的重臣大将,也未必敢说看懂了风向。
    “正三位权大纳言兼左近卫大将”与“正四位上权中纳言兼左近卫中将”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为什么仅仅上升了一两个台阶,就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元更只是朝廷和皇室的事务所在,又与武家政权有何关系?
    答案在每个人嘴里都是呼之欲出,昭然若揭,但同时大家好像有了上佳的默契,谁都不肯说出那个人尽皆知的语句。
    即便是平手秀益那么喜欢开玩笑的人,几十年前就在吹牛皮的时候幻想过“我若成为一国之主该当如何如何”的屁事,到了现在这种关头也反常地拘谨起来。
    河田长亲、岩成友通、中村一氏他们,就更别提了。
    有人问,也只说,战事还没有停歇,应该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任务上,不要去好高骛远。
    家臣们的骚动情绪随着九月开始的新征程而渐渐消散了——但某种程度上,也更加激化了。
    因为讨伐的对象,乃是丹波国的诸豪族。
    而落跑的征夷大将军,其人正好在丹波。
    这次,平手汎秀并未打出什么“解救公方”“勤王护驾”之类的陈词滥调作借口,而是十分公开地宣布——
    “足利中纳言弃天下于不顾,贸然抛弃御所,一心勾连匪类,置武家义理何地?今奉朝廷之命,出此义兵,意在缉捕归洛。”
    言语中很有种“陛下何故谋反”的黑色幽默。
    平手汎秀聚三万六千兵于京都郊外后,向西大举进发,三日即攻到八木城下。
    丹波国东部各郡中,小畠、川胜、上林三方豪族纷纷投降归顺,而内藤、宇津两家为了独立地位,坚持抵抗,力战十余日,在炮火中化为灰烬。
    不过足利义昭已经跑到了丹波的西部,受赤井、波多野的庇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