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之平手物语_作者:落木寂无声(615)

2019-10-30 落木寂无声

    听了这话,信长闭目思虑片刻,微微点头道:“有些道理。”
    随即又饱含深意地问:“若是有豪杰之辈,既不愿为我织田效力,又无力对抗于我,会如何?”
    “这样的话……也许就会假装成凡庸之辈的一员,煽动他们来对抗本家,从中渔利吧。”平手汎秀立即就明白了信长的意思。
    沉默良久之后,信长最终得出了结论:“看来,在剪除近畿这些魑魅魍魉之前,倒还要借助幕府的名号。”
    “殿下圣明。”平手汎秀心说可算没白费功夫,让您老人家明白这件事可真不容易。
    趁着这个机会,汎秀又进谏道:“这些‘魑魅魍魉’,在您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倒是暗中的比叡山、本愿寺、高野山,这些吃斋念佛的僧人,反倒可能更麻烦啊。”
    “是嘛……”信长应了一声,也不知道有无听进去,接着又反问道:“依你,该如何做?”
    平手汎秀知道这位大爷素来不喜欢繁文缛节的,于是先道出了三句总纲:“昔日明太祖起事,谋士朱升有建言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此乃大萌朝立国之基。”
    本世代扶桑人对中土史书的了解,多半是限于前四史的,对晋以后的事情普遍没什么认识,所以汎秀拿出明初典故来做例子,令信长展现出新奇的神情。
    但“缓称王”这个说法,又让信长重重地皱了皱眉头。    上洛两年以来,织田家屡屡获胜,一时间众人不免有些膨胀过度,高估了自家的实力而又低估了幕府的号召力。这就为将来的发展埋下了很深的隐患。
    为此平手汎秀不惜以和泉一国的名分为代价,让信长看清了这个问题。
    事实比任何言语都要更富有说服力。纵然对“缓称王”的“缓”字感到不满,信长面子上仍是接受了建言,做出了“涉及足利氏之事,不可轻忽。”的论断。
    另一方面,平手汎秀这番举止,显得他对织田家的认同感并不少于丹羽、柴田诸人,而忧患意识犹有过之。
    为了做这个劝谏,好好的“和泉守护代”职役就这么丢掉了,虽然说有“从五位下中务少丞”做补偿,但毕竟虚名总是及不上实利的。
    信长当即就显露出了一丝后悔的表情——这也许只是某种“御下”的手段,他未必真的有多愧疚,即使脸色看上去很真诚。就算是后悔,大概更多也是在担心界町的安全程度,而不是在为手下打抱不平。
    不过两人对视了一眼,他看到平手汎秀镇定自若,毫不挂怀,完全没有痛惜之色的样子,骤然明白过来,连忙闻到:
    “已有了拿回和泉的办法了吗?”
    汎秀不由得一惊,为对方的洞察力而叹服,愣了一会儿,才赶紧回答道:“在下确实已经在和泉做下了一番布置,虽然称不上什么天衣无缝的陷阱,但如果幕府派过去的新任代官们,不是什么智术过人的俊杰,恐怕是很容易就会栽跟头的……”
    “俊杰岂会甘心投靠有名无实的幕府?”信长顿时转忧为喜,显示出对汎秀所言的完全信任。忽而他又想起别的什么,转而发问道:“你不是打算资助浅井西征,以此涉足西国的商贸吗?此事如何了?”
    “总体上,当然是十分顺利的。”平手汎秀先定了一个基调,接着思索了一会儿,又补充道:“然而这个过程也未必如想象中一般顺利,前期需要的投入很大,也许凭在下一人之力,难以完成此事……”
    信长听了这话,露出一丝不耐烦的神色,不假思索地回答到:“先让吉兵卫(村井贞胜)给你两万贯军资,京都留守的九郎左(塙直政)、界町的木下、蜂须贺,若是用得到,尽可找他们帮忙。”
    话说到这里之后,平手汎秀也不再纠结,当即下拜告辞,领命而去。
    这便是织田信长的风格,在他手下做事,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也时常会受到各方面的怀疑,但只要能彰显出自己的作用,就一定能收到丰厚的回报,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
    ……
    顶着众人或是歆羡或是嫉恨的目光,平手汎秀来回折腾好几番之后,终于回到了和泉国岸和田城,开始对征讨四国的后续事务做出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