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_作者:洛娜215(184)

2019-11-12 洛娜215

    而最好的引导方向便是转向工业,如果可以吸引商户在这里建立加工厂就地提供岗位,那便可以极大得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人均收入和人口增长能够保持平衡的话,就不容易从内部发生崩裂。

    工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保证自攻自足的情况之下,工农业的产品还能够促进商业的流通。

    想想就觉得美滋滋。

    而且他既然已经打算建立平仓,自然也要考虑平仓多余粮食的销路啊。

    没错,就是这么得有野心。

    有野心的小国王现在正在和他二哥商量通船这事。

    河间王是栗姬的次子,也是刘启的第二个儿子,同时他也是封王的第一位小皇子,刘启自然不会亏待他。河间国占地面积虽小,但它位于滹沱河和黄河之间,冲积平原极其的富饶,粮产瓜果充足。

    而滹沱河正好连同了中山国和河间国,两国之间没有可直达的道路,既如此为什么不利用一下水道呢?

    我们这又是上下游的关系,还有高低落差水流自然流向的因素,就算返程也有东南风打辅助,不搞一下航运岂不是亏大了吗?

    河间王被这个弟弟烦得有些受不了,他挥挥手让使者回去报信,就说他答应了!只要你中山国能造得出船,能搞定我们之间还要经过的涿郡的安平县我就随便你,好了吧?!

    不要打扰我看书啦!

    使者嘴巴一咧就开开心心地回去了,当然,回复给小国王的话自然经过了一番艺术加工。夏安然一听当哥哥的居然那么爽快那也不多说,咳,他其实早就已经开始造船了。

    中山国内河流众多,主要由两个河系贯穿,北边是直达白洋淀的滱河河系,南边是滹沱河河系,都和涿郡有关,但相对来说,滹沱河在中山国到河间国这一段走势平稳,而且水量充足,更适合走船,背面的滱河的弧度就有些大,带着转折的河流水流湍急,对走船的要求更高一些。

    做事吗,当然要先从简单的开始。

    其实就航海和航船业来说,中国古代一直是走在了时代的前缘,秦始皇时代就已经造出了可远渡重洋的大型海船。

    汉代前些年穷,一时半刻就没顾着发展大型官船,但是民间却没有放下改进。

    中山国有一个老匠人擅长造船,这还是夏安然带着弟弟到处晃悠时听说后派人去寻访的。

    这匠人曾指挥学徒造了一艘渔船,其腹肚可放鲜鱼。如此,渔船便可将活鱼带回,甚至于可以晚归捕一波夜间觅食的鱼类,这种船很受当地人欢迎。

    敢在船肚内放水,显然一方面他算稳了船舶的重心所在,另一方面则是确保船舱不会发生漏水情况。无论哪一种都非常值得学习。

    夏安然看中的正是这一技术,这技术和后世逐渐发扬并且从中国走向世界的“水密隔舱”技术很像。

    水密隔舱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一直到现代都还在应用。其实它的原理说起来非常简单:

    就是用隔舱板将船舱分隔为互不相通的一个一个舱区,然后严密分隔,使之彼此间密封,如此即便在航行过程中有一个舱区漏水也不会影响到别的舱区,也可以保证船重心不会大面积偏移以至于沉没。

    而同时,因为分舱,在卸货时候也更清楚货物归属。

    排除这一点,其还有一个优势。为了保证密封和抵抗水压的效果,这些隔仓板都非常的坚固,它们就像是在船舱里面建立了一个个互相支撑的蜂巢形网络,无意识地加强了船的横向承受强度。此举保证其遇到大浪或者礁石时候也不需要害怕。

    在后期的水战中,这也是宋船就算被投石器砸出了坑洞也不会立刻沉没的秘密。

    夏安然虽然只知道这个概念,但是经过本地的县官翻译,造船匠人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在夏安然表示可以将匠人的名字刻在船舵上之后,这位匠人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他的工作团队。

    然而等他兴致勃勃地回到了中山王府想要告诉弟弟这个好消息的时候,却看到了一脸严肃沉重的郅都,和一看到他就扑上来的刘小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