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_作者:洛娜215(193)

2019-11-12 洛娜215

    茫茫大草原,匈奴部落又不像大汉设立有都府郡乡或者固定根据地,简直就像是草原上满地打洞的旱獭一样,防不胜防,又逮不住。

    大军拔营每一天都在烧巨额的经费,就算能抓住都未必能回本,更何况还有可能抓不住。

    最麻烦的是,如果没把匈奴彻底打死,让人对你进行报复性攻击你能受得了?

    马上就要到秋天了,大汉怡人的秋天在北地则是已经开始降雪进入猫冬时节,这时候匈奴人能够抽出大量的兵源和空闲时间。

    他们什么都不用干,就绕着边关晃上一圈。

    对于匈奴人来说,男人在外面只需要喂饱自己就是不亏,能带回去就是赚了。

    而大汉在这时候要和天气抢时间秋收,每被他们骚扰一次都有巨大的损失,就算最后没被人抢走东西也是浪费了劳动力,根本就不合算。

    而且你打赢了又有什么用?当年蒙恬打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之后的结果呢?秦不也没留下那些地?

    地是好东西,但是没有用啊。

    首先,大汉现在还人少地多,好好的耕地还处理不过来,为什么要抢外面的?抢来了又有什么用?

    那些地也就能长长牧草,而且还在长城外了,咱们抢了地之后还得派人保护,种出来的粮食都不够养活驻军的,亏不亏?

    “话也不能这么说……”主战派皱皱眉,“我等若逐利而行,和商贾有何区别?昔日高皇帝揭竿而起,可不是为了什么滔天利益,而是为了救我汉家百姓,现下边关居民常无宁日,若放着他们不管,此非有违高皇帝之本心?”

    这顶高帽子戴下来众人可就不依了,纷纷站出来驳斥:高皇帝当日白登退兵,后行和亲之举便是不想再让饱受战火的民间再增添负担,现如今我七国之乱刚平,七国调用了三十万兵力,为平七国朝廷亦是动用了大量兵力。七国的逃兵散兵至今还有在乡野中游弋的,若北军调动,如何能保国内安稳?

    此前有梁王镇守,吴楚联军才没能攻破洛阳,但是现在梁国亦是元气大伤,再来一次未必能挡得住。

    ——当然,这句话他们没有明确说出口,毕竟现在的“新七国”基本都是小皇子们坐镇,谁也没胆子对帝王说你儿子造反你咋办这种话。

    他们说得要更婉转一些。

    他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理由——民众乐意打吗?

    经过文帝的治理和景帝上位后的种种举措,民间休养生息,好不容易恢复了经济,人口数据连着上涨,现在开战的话百姓愿意吗?

    是,匈奴是宿敌。但是于百姓而言,匈奴已经有若干年不曾侵犯,我大汉子民多为仁慈,你不妨问问还有多少民众还记得十几年前的事。

    若说现在对匈奴谁人最恨,便唯有边关子民了,可边关子民如果全出,又有何人供粮?

    “陛下,”主和派朝着刘启作揖,“臣不是不赞成攻打匈奴,匈奴单于的这封信读得臣心中亦是愤慨不已,然如今我大汉情况,确实无法支撑这一战。”

    “臣请陛下,以大局为重。”

    “陛下,”周亚夫亦是出列,“匈奴奉行草原上的规则,慕强欺弱,若我们一直以温顺姿态出现,匈奴也会看不起我们,到时候即便公主做了大阏氏也得不到他的尊重,臣建议,即便要和亲,我大汉也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

    “臣等附议。”这一点大家是很赞成的。问题是,怎么给下马威?

    如果不能打一架……那……

    忽而有一个人慢悠悠地越众而出,冲着景帝一揖,此人正是大汉的大司农,虽列九卿,然而这样的会议他本没必要发言,他怎么出来了?

    所有人心中一咯噔,尤其是主战派,大家觉得这位出来怕就是要来「家中没粮各位别浪」的那一套。

    谁知大司农动作虽慢,话却是直截了当:“陛下,公主金枝玉叶,尊重非常,加上我们的公主年岁尚幼,难免会有思乡之情。”

    “臣请建议陛下,于边关开设互市,以便匈奴人采购我们汉族的物资以慰公主相思,当然,我们也能收购一些他们的牛羊肉兽皮作为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