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_作者:洛娜215(38)

2019-11-12 洛娜215

    此时,他的指尖正一下下地摩挲着纸面,显然是在整理这被打得措手不及的思路:“纸张不错尚在其次,儿子以为,此物最大的价值,便是在便宜二字。”

    他这话倒让先前一直旁听不曾插话的馆陶公主有几分好奇,她眉目流转,一改方才刻意避开的模样,半是凑趣捧哏,半是疑惑地问道:“我虽不会做生意,却也知道东西越贵便赚得越多,怎的如今这造价便宜也成了它的优点啦?”

    刘启却不答,亦是不看她,只拍了拍一直歪着头听的小儿子,后者一双乌溜溜的眼睛一直盯着他们瞧,谁说话就看向谁,好像真能听得懂似的。

    刘启此时心情极佳,又见小儿可爱,便故意逗他说:“彘儿,可能回答姑母的问题?”

    被突然点名的刘彘丝毫不慌,他早就习惯父亲有事没事的考校,对此经验丰富。

    小豆丁黑葡萄似的眼睛眨了眨,他探头看着他爹爹手上拿的一叠厚厚的由他九哥书写的纸张,忽然提了个问题:“爹爹寻常拿来给彘儿念书的书,是不是便是用这种纸做成的?”

    得到肯定答案之后,小豆丁歪着头说道:“刚刚爹爹说这个纸很便宜,是不是以后都能给大家用啦?”

    馆陶公主和窦太后齐齐露出了吃惊之色,便是连提出这个问题的刘启也有几分意外。

    刘彘所说的「书」其实是仅供给小皇子念书用的的,因为造纸的成本实在太高,便是连皇室平时看的书大部分还是以竹卷为主。但是为了照顾小胳膊小腿的小皇子们,启蒙读物便是用纸制成的。

    不过出于节约成本的目的,这些纸书也是一代传一代。

    刘彘现在读的便是刘胜传下来的纸书,上头还有九皇子上课不认真时候绘画的涂鸦呢。

    虽然的确是有小朋友如今正接触着这样东西的原因在,但刘彘能够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这一点,也让刘启欣喜不已。    汉朝建国将近五十年,然而直到今日却遇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汉室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汉室建国之时,人才并不匮乏,甚至可以说富裕,但凡乱世必出英雄,英雄多了,难免引起帝王警惕之心。

    兔死狗烹说白了也建立在攻臣足够多,有替代品的份上。就一个两个能用的,你看帝王能怎么办,就算再顾忌也得顶着胸口一把刀——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功臣去世了,朝堂上能够有资格坐着的人也从大功臣变成了小功臣,最后转为了功臣之子亦或者旁系。

    就在景帝想要为自己的孩子预备将来的辅政大臣时,他猛然间发现,他已经无相可任。

    功臣之子已是极限,总不能再任上孙辈吧?

    会导致他如今无臣可用的原因,不完全在景帝本人,整个汉帝国的帝王都要背上这个锅。

    刘邦建国之后,叛军四起,他不是在平叛的路上,就是在折腾废太子的路上。

    其后,汉惠帝即位,同年便发生了人彘事件。此后他在位七年,全无建树。而后朝政几乎都由吕后把制,等到其崩之后,吕后更是堂而皇之欲要使天下改姓。

    培养人才?不,她忙着杀刘家的宗室铲除异己保证其能顺利上位呢。

    而此后文帝大力发展民生,轻徭薄赋,总算使得此前一片血色的大汉天空澄澈了些。期间,还屡次面对匈奴南下的压力,自然无暇关注人才问题。

    景帝即位后紧跟父亲的脚步,又受母亲影响,崇无为养民,再一次地削减民间负担,减刑罚,好不容易稍稍空出了些手想要收权,却又引发了“七国之乱”。

    时至今日,一直到他决定先立太子之时,才猛然惊觉,大汉的朝堂之上出现了人才断档。

    既然立了储君,哪有不立辅政之理,结果哪怕他是拿着篦子梳来梳去也只能扒拉出三瓜两枣。

    少得可怜。

    另外两个还被他一时失策派去了刘胜那,目前人干得好好的他也没理由把人拉回来,否则不是平白给太子结仇。

    他自有意要择选人才,却也发现了如今人才选拔的途径匮乏,且几乎都为宗室所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