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_作者:洛娜215(693)

2019-11-12 洛娜215

    也不要因此就同情他们,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要能够撑过一次或者两次战役,完成这项任务证明了自己的强壮,那么他们很快就能够得到晋升,进入正规军,这是他们的一种选拔手段而已。

    忽而,靠近军队的后方,有一个并没有被分配到任务的年轻骑兵忽然嘟囔了一句,“为什么外面的城门是朝外开,这里的城门是靠内?汉人造房子都没有一点规律的吗?”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伊稚斜听到这一句话的第一时间大惊失色,他猛然间扭头看向了队列的后方,见到城外的兵士不知不觉间已经全数入城。

    宛若灵光乍现一般,他猛然间想到了之前为何总有违和感——那个商人一大清早去斩杀的马邑县令,为什么会戴着官帽?按照商人先前所说,他分明是想要私下求见。除非那颗头颅根本不是马邑县令,只是那商人为证明他的身份故意佩戴。若是真人,何必多此一举?

    还有向外拉的大门,汉军的城门分明均是向内,那个方便他们施力的木块明明是门栓,这道门保护的不是城内人,而是城外人!

    伊稚斜当下目眦欲裂,“是陷阱!!快退出去!!”

    他醒悟得太晚了,加上此时他也在队列的中间,声音无法传到那么后面,隐约听到声音的匈奴兵士疑惑地看他。

    就在此时,被他们辛苦拉开的城门比开启时候要快得多的速度被合上了。

    然后他们听到了下扣的声音。

    这时候再傻的人也知道这是什么情况了,靠近门口的匈奴兵士当下掉头去冲门,然而他们手上并没有工具,单靠人力的撞击根本没有办法将门撞开。几乎就是同时,原来安静的城墙上出现了一列列持弩兵士。

    如果向下俯瞰,大汉的马邑城呈现一个8字型,它建造了两个瓮城。马邑的地理环境比较特殊,其北部是需要支援的雁门关,西部则是直接接壤的黄河以及匈奴土地,而这样的双瓮城设计可以让他们在防守时候多一道退路,马邑城一旦被破敌军便可直下直冲太原掠夺太原的铁资源。

    汉军面对匈奴的优势就是在于大汉使用的是铁矿,因此马邑此城虽然名声不响,其实防御设施建设得极为完备。

    而此次马邑之战,实则是景帝和诸多将领排演数次所出。

    就在马邑城外的一处山谷内,由魏尚、周亚夫、李广等人率领的二十万汉军正埋伏在那儿,他们看着匈奴大军从他们面前过去,随后趁着夜色悄然赶上。

    黑夜遮盖了匈奴的身影,也盖住了他们的。

    以烽火为号,城外的大军严阵以待,他们等着城破匈奴人攻出来的那一刻,而马邑城内藏着的十万步兵均是亮刃。

    雄浑的号角声猛然间响起,这种陌生的吼叫令本就心神不宁的匈奴马纷纷受惊,它们几乎无法被控制,争相冲撞踩踏,毫无准备的匈奴骑兵被甩下然后踩踏成了肉泥。

    十万匈奴大军和十万大汉步兵隔着一道城门彼此相对,城外还有二十万汉军严阵以待。城墙上的兵士毫无停歇地重复上弦、前进、扣动扳机、后退这一动作。他们时不时还向下投掷石灰粉和燃烧着的木块,想要尽可能得使这一部队减员以减轻友军的压力。

    可是下头的人太多,匈奴骑兵在发现弓矢自上而下之后立刻寻找了各种物事顶在头部。

    他们人员基数大,下头的环境又不够宽敞,如此组成的防御网竟也挡住了六七成的弩箭。而且今日风大,箭矢落在半空中被卸去了部分力道,杀伤力有限。而下头的匈奴兵却也无法做出有效反击,他们若是放下遮挡物那么定然会中箭。

    此时匈奴单于已经冷静了下来,他全身穿着最牢固的甲胄,自然不惧怕这样的箭雨。他指挥人向后突围,军臣单于认为前方定有准备,而后方只是将他们困住而不是自外杀入两头绞杀,就说明汉人其实没有那么充足的准备。

    他一声令下,众人自是照做。为突围,兵士们放下防御,双手将之前使用的攻城锤传到后方,随后开始攻门。此处队列靠近后端,是匈奴本部王帐和精英将士所在,他们承担了原本奴隶的工作,每一轮箭雨都有人倒下,这里每一个倒下的人都是王帐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