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_作者:洛娜215(764)

2019-11-12 洛娜215

    妙就妙在这里,秦赵两国是在太行山脉进行交战,愚公移山的故事还记得不?太行王屋二山就在这里,这个故事的时代就是战国,还记得里头咋说不?方七百里,高万仞。

    在古代这个数据靠人力是非常难以跨越的,人走都难,别提扛着粮食了,所以只能从太行山的小陉行走。

    太行山小陉一共有十条,被称为太行十陉(后来只有八条了),但在南太行山脉也就是交战地的只有三条,没错,秦军现在控制了其中的两条。

    赵军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从羊肠陉走。

    而原本,赵国最舒服的运粮方式是从北部的滏口陉出去,由邯郸运粮,而百石里长城也就是保护这条通道而被建立的。

    赵军知道自己只有这条路,秦军难道会不知道咩?

    预知下集如何,请看下章分解。

    PS:长平之战还是以历史书为准啊,具体啥样谁也不知道,大家是根据史料地形考古发现进行分析的,但是为了成绩,你们要相信历史书。

    (虽然历史书应该不会考那么细)

    啊,我真是个负责任的大大    平阳君这一番话出口, 满朝文武均是惊呆了,谁都没想到这位赵王叔竟然会在王庭上就这么开口喷人。

    虽然平阳君以前也是走犀利路线的,但是以前好像还真的没有这般刻薄吧?

    被他驳斥的那名官员当下脸色通红, 双眸更是因为愤怒瞠大,但他强压下怒气, 拱手道:“平阳君若是有不同意见直言便是, 臣自当洗耳恭听……”

    他的话还没说完,平阳君赵豹就将他推到一边, 用堪称无礼的架势大咧咧站到了赵王面前。年轻的赵王立刻皱起了眉, 但还没等他斥责这位皇叔失礼, 就见赵豹在他面前恭敬行礼,“不知王可还记得昔日秦晋之战?”

    赵王一愣,他的思路被这位王叔突然一个拐带, 当下有几分茫然,但仍然顺嘴答道:“不知王叔指的是哪一次?”

    “自是秦穆公同晋惠公那一役。”赵豹不打算花费更多时间在让群臣回忆这一段四百余年前的历史,更何况他国的历史, 这些赵国臣子也未必知晓,他直接开口将这段历史大概讲述了一遍。

    这段故事发生在赵国还不是赵国的时候, 也就是春秋时代。

    赵国的老东家晋国当时发生了内乱, 王室之间互相搏杀,晋惠公因此流亡在外, 与秦国签订盟约,秦穆公以割让河西之地为代价将晋惠公送回晋国,并且扶持其登上王位。

    哪知道晋惠公登基后背信弃义,并未将河西之地给予穆公, 穆公因惧怕晋国势力强大并未发兵征讨。若干年后晋国大灾,向邻国秦国求援, 穆公虽恨惠公,却因怜悯晋国百姓还是借粮支援。

    然而数年后,秦国灾荒向晋国求援借粮时,晋国非但没有出粮援助,反而派兵攻打秦国。隔年,秦国度过灾荒,穆公挥师攻晋。

    “彼时秦国将将度过灾荒,兵少粮薄,却胆敢攻兵多粮广的晋国,而其结果呢?”

    赵豹朗声道:“惠公为之俘虏,缘何?”

    “盖因秦当时为哀兵也。

    且秦为正义而晋失义,便是晋大夫亦是不赞成惠公出兵攻秦,军心将心民心一无所有,晋,何以胜?”

    “而彼时场景与如今何其相像。”赵豹肃然,“韩国献上党之地于秦,而我赵强取之,吾等本不在理,秦便是正义。若是在此时杀害秦国公子,待到秦军得知消息,其岂不哀,岂不痛?”

    “抗兵相加,哀者胜,难道我们要白白将这份士气送给秦军?”

    “荒谬!”当下就有一赵臣越众而出,“我赵国接受上党等地完全合理,上党郡为上党郡掌印冯亭所献,我等只是……”

    “某敢问上党冯亭可是韩国人?”赵豹直接打断他,“其一日为韩人便当领韩王之令,而韩王之令是将上党献于秦,其擅改王令当为佞臣,而我等接受佞臣之示好,难道还是合……”

    一个“理”字尚未出口,赵王便无法忍耐呵止出口,“够了!”

    作为一意接纳上党郡的王,赵王此时感觉面上火辣辣的疼,他觉得平阳君这简直就差指着他大骂:都是你之故了。他将翻涌的怒气压了下去,好声好气道:“往事已不可追,王叔还是莫要提过去之事,以王叔的意思我们该当如何对待秦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