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宫装猫的日子[综]_作者:洛娜215(84)

2019-11-12 洛娜215

    光滑的冰面可反射音波,层层规则的反射之下可达到音波传递效果,此便是故宫天坛内回音壁的原理。

    造好后大家试了一下,角度还需要调整,传音效果自也不如回音壁介绍的那般传奇,扩音效果亦是只能说尚可,但也聊胜于无。

    观礼者入冰墙所封锁的院内后本以为寒冷,却发现冰墙亦可阻风,没了凛冽北风呼啸里头反而比外面还要暖上些许。

    一时议论纷纷。

    恰在此时,忽闻低沉之音,宛若兽类咆哮一般绵长蔓延开。人群均都为止一肃,他们虽不知晓此为何音,却可觉其中力量沉肃庄严,甚至有读书人低声轻喃其莫非是龙吟?

    正当民众为之震慑之时,有鸣鼓之音相接。

    回首看去,便见手持画戟之仪队先行走出,其个个身形健硕,眉目俊朗,衣着统一,齐齐行来极有气势,这些人背后紧随着皂袍的男子。

    待到看轻他们的眉目,民众们立刻发出喧哗之声。

    这些人共有三十三人,十一人一排列三排徐步前行,步步跨出均都一致,外人看来便觉得气势十足。

    礼仗队步到前方阶下分二列散开,学子们亦是分为二列,背转过拱手而立。

    只片刻后,持节而出的仪仗行前,举汉刘旗者先,中山国旗者后。着国王玄色朝袍,冠九旒冕的少年人手捧一黑色之物于众人护卫之下缓步踏入。

    围观人群立刻发出一阵喧哗,个子矮的纷纷垫脚,而个子高的亦是不得不借力给同行的家人,大家长们纷纷将小儿骑在脖子上向里张望。

    “那便是刘胜殿下!”

    “是国王殿下呀!”

    “呀呀呀!”

    此番看热闹的姿态全在夏安然的预料之中。明清之前,君民之间并无太大的阶级差异,见君不跪那是常事,围观君王也算不得大事。

    故而,在他决意有此行之前,郅都和窦婴二人便有劝过他莫要将民众放入。

    他二人都经历过类似的事件,那还是长安城的皇都之下的,城民都尚且如此,更不必提中山国这一小地方的民众了。

    但夏安然却坚持了。

    理由极其简单,他为君,亦是父,子民是他的臣亦是子,子民教化不够为他之责,哪儿有嫌弃他们会将气氛烘托得不严肃便将人阻在外头的道理?

    更何况,此举他本就是想要给民众们看的。

    此时,少年步步前行,面上一片肃穆,如此慎重姿态,便是因为他手上所持之物。

    自窦婴将将抵达中山国之后,夏安然便书写出了一册谢恩的奏书同他的想法,使人快马前往长安。

    而长安那边的反应也快,他老爹似乎也觉得之前太小气了些,对于小儿子谈不上什么的要求也只是送过来了一个“准”字。

    一并还捎来了一样东西,正是夏安然手中捧着的旗子。

    这据说是他祖爷爷刘邦用过的军旗,是他父王特地找出来给儿子撑场面的。

    作者有话要说:

    本章配乐,《国家宝藏》象王行。

    真的真的太好听了。

    不过开头的象鸣声其实西汉木有器具,能弄出类似声音的号角是东汉由关外传入的,为了达成效果夏喵自己做了一个,他成为了华夏大地第一个正式吹响号角的男人(喂)

    但是我最喜欢的其实是22秒左右的兵戈摩擦的声音。关大洲老师真的太厉害了!每一首的编曲都超好听!

    回音壁是作者君去天坛玩耍时候蹭讲解时听到的,不过据说现在其实已经没有传音效果了,扩音还有。

    原理大概就和录音房一样,用的是特殊材料可是使得音波折射开不散射出去,其实要达到效果应该还要封顶……但是算算时间来不及造了。

    正月十五在西汉之前都不是正式的节日,成为有记载的日子也是西汉武帝朝之后,但是最初它既不是佛教,也不是道教,而是……咳,这个以后说。

    答应我,别去搜,给作者君留一点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