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片刻,名字报完之后,李信从御座上站了起来,踱到阶前,大声道:“凡是名册所载者,皆是大明忠臣,好教诸位得知,本王已经与崇祯达成协议,将助他于万里之遥的海外重建大明,乘海船约须三个月左右方可到达,诸位既为忠臣,理应追随崇祯去往海外。
今本王下令,凡宗室诸王、皇亲勋贵,及名册所载者,须率三族追随崇祯,去往海外立国,本王将于三到四年之内把人送过去,另不在名册,也有意追随崇祯者,可往北京警察局吴孟明处登记报名!”
“轰!”的一下,阶下炸开了锅!
谁能想到,只在殿前给崇祯哭了一阵,就被发配到万里之遥的海外?还是三族一起发配!
“流放万里之外,笑话,老夫不去!”
“生是大明人,死是大明鬼,绝不去异域他乡!”
“摄政王,您可不能这样啊!”
柳如是不由抿嘴轻笑一声,原来这家伙憋着坏呢!
王端芬、费珍娥与窦美仪也是互相看了看,眼神中透着欢喜,她们心里还是向着崇祯的,跟随崇祯去北美的人数越多,崇祯就越安全,实力也越强,越有益于立足。
至于偷偷跑来给崇祯打探情报的魏清慧,拳头都紧紧捍在了一起。
“闭嘴!”
李信厉斥:“尔等既为崇祯的忠臣,本王送尔等镶助崇祯去海外开国,岂不是遂了尔等的愿,难道刚刚哭诉的忠心都是假的?是做给本王看,蒙敝本王的?此事无须多说,否则本王倒要好好审一审,看看你们是什么居心,是否要治个欺君之罪!”
“这……”
底下人不哭闹了,心里肠子都悔青了,跟着李邦华挤几滴眼泪,吼几嗓子,居然是被流放的结果,于是纷纷望向了李邦华,目中满是怨恨。
李邦华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拱手道:“老臣多谢摄政王爷对大明的再造之恩,愿随崇祯皇爷于海外开国!”
李信微微笑道:“李老是真正的忠臣,有李老随行,崇祯必会欢喜,你是崇祯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请回罢,册上有名者,也请回府,一俟去期确定,会派人上门通知,官服官印,请三日之内上缴,都回去吧。”
这一走,就等于被赶出了权力中枢,很多人不愿走,还想磨磨蹭蹭的留下,可是周围已经有亲卫涌了过来,不走就要拖人了,只得唉声叹气的离去。
好在家产还在,至少能对付几年,也许会有转机呢?
不片刻,平台上的官员少了将近一半,余下的人既暗道侥幸,也惴惴不安,李信的手段,很多人已经看出来了,这是稍有不慎就要中招的节奏啊。
甚至有人都后悔过来,想走又不敢走,生怕再踩中李信的陷阱,被流放去海外。 (谢谢好友frb9898的月票~~)
平台上清爽了,李信现出了满意之色。
他把人赶走,除了清除朝堂的蛀虫,另一个目地是割韭菜。
现代人对割韭菜的理解是割中产和低层,但要说收益,还是割官员收益大啊,通常来说,官员都有舒适的豪宅和不菲的田庄,当这些人三四年后跟随崇祯去海外的时候,田宅等不动产怎么带走?
古人有置业购地的习惯,财产中的相当一部分以不动产为主。
李信是不会花钱赎的,后续还将出台一系列法规,严格限制这部分人的田宅买卖,最终只能落到他手上,或改造成小户型的四合院分配给官员居住,或赏赐给有功之臣。
这也是改朝换代的必然阶段,不掠夺旧臣的财富,又哪有财产分配给从龙功臣呢?
李自成的拷饷就是财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李信是现代人,习惯于运用金融手段掠夺财富,看上去不是那酷烈,易于接受。
今日这一百来号官员只是开始,未来三四年,他会手段尽出,把更多的官员赶去北美,协助崇祯建国。
锐目一扫,李信道:“现在本王宣布两个决议,其一,大明官员历来俸禄偏低,这是不应该的,从下月起,各级官员的薪资上涨一倍,年底根据内帑盈余,面向全国官员军兵,依级别发放年终奖,发放标准与数额将于腊月中旬之前拟出草案,由我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