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639_作者:上林春(664)

2019-11-21 上林春

    李倧心头一震,也确实,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只能拉下面皮,不过他仍有疑虑,问道:“倘若重向大明称藩,大清必会报复我朝鲜,又该如何是好?”

    金瑬悲声道:“可遣使秘密前往,与之达成秘约,想来大明摄政王爷应会体谅我朝鲜的苦衷。”

    “嗯~~”

    李倧缓缓点头,问道:“谁愿往?”

    “臣愿去!”

    金自点拱手道。

    “不妥!”

    金堉挥手拦住:“右议政与清廷关系良好,若以右议政出使北京,怕是会触怒大明摄政王爷,臣不才,愿替大王走一遭。”

    金堉是朝中著名的亲明人士,怎奈不敌大势,而且身为左议政,身份足够,由金堉出使北京,最为合适。

    “好!”

    李倧点点头道:“卿速作准备,两日后,代孤出使北京!”

    ……

    因是秘密出使,金堉不敢带太多的人马,只有随从十余人,一封国书,在一个寒冷的深夜,悄悄乘船离了汉城,出汉江,横渡黄海,在天津上岸,由天津巡抚冯元彪派人护送,去了北京。

    史可法虽然在北京代李信执政,但李信曾明确告诉他,凡涉外之事,不得私自作主,必须禀报,于是史可法又让金堉一行去南京见李信。

    当时南京的经济体量要远远大于杭州,把杭州事宜安排好之后,李信任原高邮知州赵九祯任浙江布政使,他则带着一众宁波钱庄老板回南京开银行,名为工商银行。

    事实上有明一代,南京是大明经济最繁荣的地区,南京的衰落始自于大清,因南京是明朝陪都,大清有意压制,把江南省的省会定在了苏州,南京仅仅是作为两江总督衙门的驻节所在,军事和政治上的意义大于经济上的意义。

    李信在私邸,原徐家东园接见朝鲜使臣。

    “朝鲜使臣金堉参见大明摄政王爷!”

    金堉恭声施礼。

    李信一身红袍,着装非常正式,打量着金堉。

    金堉身为朝鲜左参议,官居一品,身着大明一品红袍官服,据说朝鲜穿明朝官服,还是因朝鲜曾在元朝与大明之间首鼠两瑞,惹得朱元璋大怒,后朝鲜遣使,哭求穿大明官服,连续跪在午门外,数日数夜不起,朱元璋才勉强允许。

    想着这则典故,李信的嘴角浮现出了玩味的笑容。

    金堉弯着腰站在阶下,一动不动,这样的情形他设想过,只要李信肯见,就有办法。

    好一会儿,李信道:“赐坐!”

    “谢大明摄政王爷!”

    金堉称谢落座,李信的和颜悦色让他暗暗松了口气,同时将心比心,认为李信善待于他,可能是急于得到藩属国的承认,将来登极大典,有外朝藩属来贺,岂不是更增李信立国的合法性?

    念及于此,金堉对此行不禁有了几分信心。

    果然,李信向他询问朝鲜的情况,非常友好,绝口不提朝鲜背盟,金堉更加放心,能说的都说了,当然,不免加了他的修饰,比如丙子胡乱时,朝鲜义士是如何的反抗满清,最终因大明没有支援,朝鲜国小力弱,迫于无奈才降了清,以获得李信的同情。

    李信听的连连点头。

    金堉顿觉把握大增,取出国书,双手托住,奉道:“摄政王爷,小臣带有我朝鲜国王国书奉上。”

    “哦?呈上来!”

    李信讶道。

    有太监取来国书,摊在了李信案头。

    国书用辞极为诚恳,请求李信恕罪,并表示愿重归大明怀抱,向李信称藩。

    “呵呵~~”

    李信呵呵一笑:“贵使迢迢千里奔波,想必已困倦不堪,国书一事容后再说,先去休息罢。”

    金堉认为李信要找人商议,倒也没催促,再施一礼离去。

    他相信,李信不会拒绝朝鲜的善意。

    接下来的数日,李信一直没有召见他,渐渐地,金堉坐不住了,毕竟朝鲜弱小,大清再来一次,如何能吃得消,他只得再次求见李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