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他到卖莱的摊位区找吴牡丹,可找了一圈没找到,心想按常规她现在应该就在这个区域卖菜,难道她家里有什么事没来?正想找个人问一下时他发现大老刘正雄纠纠气昂昂从外面走进来。他招手叫道:“刘所长(其实还是副所长,可地方上都把副字抹去叫,杨前锋以前这样叫还不习惯,现在也习惯了。),正好我有个事想问你。”
大老刘见是杨前锋叫自己,连忙应声跑了过去问:“杨所长有什么指示?”
杨前锋把他垃到边上说:“对你老人家我哪敢有什么指示,就是想问一下吴牡丹今天怎么没来。”
大老刘对菜市场的人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说起吴牡丹他就更清楚了,说:“小牡丹啊!她早就不在这个菜市场卖菜了,南门菜市场开业后就去那里,现在她已经有自己的固定大摊位,并且生意也越做越大,早就不像过去那样完全自产自销了,这个女人不错,识好歹,这个月还评上了文明经营户呢!”
杨前锋说:“文明经营户?”
大老刘把手一拍,一惊一乍的说:“对了,评比文明经营户还是局里从林茂工商所的工作经验中推广开来的呢,听他们所长说这个主义还是你想出来的,是不是啊!”
杨前锋点点头说:“我只是提了个建议而己。”
大老刘说:“这个建议好,对了你要找吴牡丹吗,要不要我陪你去?”
杨前锋谢绝了他的好意,并向他进一步了解了一些市场情况,说的和前面了解的情况差不多,之后就去了南门菜市场。
原来吴牡丹的生意正如大老刘说的那样,不是挑个担子摆摊了,而是真正的做疏菜生意了,并且有几十个品种,不但有新鲜的还有许多干货。
杨前锋找到吴牡丹就开门见山的说明了来意,而吴牡丹看杨前锋这么信任自己感到很高兴,吴牡丹说:“杨所长,只要我知道的都告诉你。”
杨前锋问:“丕岭乡有个叫李小三的你认识吗?”
吴牡丹想了想说:“李小三?是不是姓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们队汪小清家老房子被几个人租了,其中有一个人就叫小三子,好像就是丕岭乡的人。”
杨前锋追问道:“他租房子干什么?”
吴牡丹说:“收鸡,做鸡生意。”
杨前锋一听说做鸡生意认定自己的判断是对的了。 早上六点半到八点半钟是吴牡丹最忙的时候,这时正有七八个人正在买她的菜,杨前锋做了个深呼吸平静了一下心情说:“你先把生意忙好了我们再说。”吴牡丹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这几个人的生意没做完又先后来人三四个人,她忙好后说:“不好意思,你等急了吧?八点半之前最忙,之后慢慢的人就少了。”
杨前锋看她忙的很开心说:“忙好!忙说明你生意好呀!”这时又来了两个买菜的,杨前锋示意她继续做生意。
两个人买菜的人走后杨前锋见缝插针的问:“汪小清家老房子被哪些人租了,请你详细的把情况向我介绍一下。”
吴牡丹用抹布擦了擦手说:“汪小清和我是一个队的,他一家六口人本来都住在山边上那个老房子里,家里也很穷,后来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一个个都大了,大儿子头脑灵活贷款大面积的搞起了大棚蔬菜挣了不少钱,前年下半年把村里原来的集体晒谷场卖下来做了许多房子,当年他们一家就从山边上搬了下来,那个老房子就空了,好像是他家搬了下来的第二年二月份,小三子和一个姓钱的一个姓汪的三个人把那个房子租下来了,本来汪小清大儿子不愿意租,说把那里清理出来就是一块好地,可汪小清念旧不同意,说那房子是他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不愿意拆,他大儿子没办法只好依了汪小清,汪小清认为房子没人住就会倒的快就把房子租出去了。”
吴牡丹喝了口水接着说:“那里我平时不去,小三子他们住了一段时间后我才知道他们原来是做鸡鸭生意的,去年我有次去山上拔笋子,发现他们把屋边上的一片水竹林用丝网圈起来了,里面养了许多鸡,我问小三子这些鸡是怎么养大的,他说这些鸡不是从小养的,是从乡里收来的老鸡卖不掉放在这里临时养着,还说这是懒人懒办法,山上有许多虫子和果子,不用喂不用管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