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敷道:“我当然知道他居心叵测。他还有几个要求:只管做自己的职司,听从大使命令;监督生药库,辅助配药;以及他暗示的让我盯着右院判。”
“那么第一个原因,我大概能猜到。协助谋害人命是大罪,司大人却好好的当着右院判,陛下却把事外的袁大人给革职了。这说明司大人对陛下还有用,而袁大人却没用了。你觉得袁大人在太医院除了治病,最大的用处是什么?”
罗敷想起那日方琼在马车里说的话,就道:“制衡司严,两人不睦日久。”
曾高道:“左院判的职位高于右院判,你赚了,直接压过上峰。我们药局以后就靠你了!”
罗敷皮笑肉不笑地呵呵两声,听她道:“你说左院判已经知晓了司严提供毒.药给细作的事,陈于陛前时又被训斥了一顿,那就是陛下有意打压他,嫌他揭发太早。事实上,太医院内部的平衡早已被彻底打破了,袁行占有绝对的上风。但是司严的用处大到陛下暂时要保他,削减袁行的风头,所以剔除了左院判。”
罗敷接着道:“然后我正好就撞上来了?一个毫无背景、毫无经验的人,顶了左院判的职,多少压制了司严,却又不会得到任何人的认同,完全孤立。但是这样的人挺多的啊,我瞧着那个为陛下施针的御医就很好,木的不行,容易控制。”
曾高坐下喝茶,闲闲道:“你以为太医院是什么地方?这么说吧,我们陈家是百年的医户,在家乡面子极大,但我爹只能混上一个侯府的良医正,离太医院尚有一段距离。那里面的人都是真正的世家子,就是再木,身后也是一个医户大族。势力盘根错节,陛下需要一个孤臣。”
“你这个理由我可以理解大半,但是……他找谁不好?”
“别忘了你从头到尾就知道司严的事,与方氏关系密切、是陛下的救命恩人,还有一个沾亲带故的世外高人作师父。啧啧……”曾高感慨道,“我要是陛下,我也想提拔你,眼神不好脑子又慢,所幸技术不错。”
罗敷抽了抽嘴角:“谢谢你啊。那第二个原因呢?”
曾高道:“刚说过了,你救过他的命,又是方氏最先看中的人,陛下在对方氏表明态度。方氏重视的人他也重视,你身兼两职,他很方便通过你向方氏传达信息。当然,这两点都是我猜的,你听听就罢了。”
罗敷叹道:“你说的有道理,我都记着呢。还有第三点?”
曾高悠悠地倒茶。
“第四点?第五点?”
“问题恁多。”
曾高托腮细细地打量她,眼神看得她寒毛直竖:
“女郎,他看上你了。”
“……”
药局分工如常,其实罗敷当了夫人也只是给药局供药方,只相当于多了一个普通的医师,让她到昌平门内也就是换了一个办公地点。她拎着补品去侯府探望陈潜,顺便想跟方琼说一声。方琼何尝不知道她升任左院判的事,只是每日都早出晚归,她连影子都见不到。
三日后礼部来人,送来院判的五品冠带和印信。谯平本想托人给她租套房子,但罗敷一看那靠近皇城的奇高房价,就斩钉截铁地决定住官舍。官舍在隽金坊东侧,离昌平门很近,每日去官署不用跑远路,一个月只要一两银子,还配给皂隶、供给饭食,很划得来。
妙仪知道她要住官舍的事,很热心地和父亲说了说,吏部侍郎大人就和底下的人打了声招呼,给她分了间采光好又安静的屋子,旁边住的就是上次寿宴认识的小方脉御医刘可柔。
罗敷收拾东西,忽然发现除了一屋的书和衣物,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带走的了,心中不免怅然。
她记得初夏来到洛阳,雨水泛滥,霍乱丛生,只希望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可现在不得不牵扯到宫中朝中繁杂的事务。不过她孑然一身,倒也没什么顾虑。
八月廿一,罗敷拎着包袱,给正房里的三皇各上了一炷香,叮嘱了每个医师一番,便坐上了往城北去的马车。
车窗外秋意渐浓,万里无云。她没来由地想起房中那架不能带走的莲花蛱蝶花罩,想着想着,就在明媚的阳光里闭上眼,渐渐地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