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去了朝阳洞,朝阳洞位于主峰老霄顶岩脚,洞口正对东方,深广数丈,可容百人,传为宁封丈人栖息处。清人黄云鸽曾在此结茅而居,并撰联曰:“天遥红日近,地厌绎宫宽“。近代画家徐悲鸿也曾在此撰联:“空洞亲迎光照耀,苍崖时有凤来仪“。
接着去了老君阁,老君阁位于青城第一峰绝顶,海拔高1260米,顶上原有呼应亭,取“登高一呼,众山皆应”之意。阁高33米,共九层,下方上圆,层有八角,象征天圆地方,太极八卦;外观呈塔形,尖顶,中堆三圆宝,寓意天地人三才。阁内中空,庄严耸立太上老君坐莲像,像高7.3米,连座台高10.37米。阁外露天台封基,用汉白玉石依势而建,海漫栏槛、曲折迁回盘旋而上至阁顶。晴霁可眺览岷邛青峨远近数百里风光及天府平川数百里秀色,可谓集天下之壮观也。
在青城山最著名的就是上清宫,传说远古时期,盘古开天辟地后,它的元神化为了三清,他们创建了道教。上清就是三清之一,是三清中的第二天尊,也被称为灵宝天尊。上清宫宫内有四重殿堂:前为灵祖殿,供奉灵官神像;二殿为老君殿,供奉太上老君;三殿为斗姆殿,斗姆即圆明道母天尊,为北斗众星之母;后殿为三官殿,供奉天、地、水三官大帝,及全真道的吕祖、邱祖和重阳祖师。殿堂之间,各有庭院,宫内宫外,瑞草奇花,楠木成林,松竹繁茂,有即景联云:“栽竹栽松,竹隐凤凰松隐鹤;培山培水,山藏虎豹水藏龙。”环境十分出静宜人。
杨光他们进入到上清宫内上了一炷香,琪琪和兮兮好奇的看着大殿中的高大人物雕像,四周安静一片,只有游人的脚步声,这样的场景让大家心中都肃穆起来,不敢大声喧哗,两个小家伙也是不敢说话。
”粑粑,这是谁啊?“等到出来后,琪琪好奇的看着大殿中的上清的高大雕像。
”这是华夏道教中的三大天尊之一,灵宝天尊。“杨光笑着道。
”灵宝天尊?“琪琪和兮兮惊奇的呢喃着。
”那其它两大天尊是谁啊?“琪琪又问道。
”其它两大天尊分别是,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粑粑,你给我讲过西游记里面的太上老君哦!“琪琪道。
”对啊,爸爸讲的太上老君就是道教的天尊之一啊!“杨光摸着琪琪的小脑袋笑着道。
”什么西游记啊?“兮兮好奇的问道。
”我粑粑给我讲的故事叫西游记啊,里面有美猴王孙悟空,有猪八戒,有白龙马,有唐僧,还有沙和尚。“琪琪道。
”哇......“兮兮听着这些名字就感到非常的惊奇,她羡慕的看着琪琪,然后又转头看向自己的爸爸,然后嫌弃的扭过头去。
林傅向着杨光无奈的苦笑。
”好了,我们去我们的最后一站吧,天师洞!“杨光笑着道。
众人在这里休息了十几分钟后又继续上路了。 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自建福宫北行两公里即至青城主观天师洞。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曾在此讲经传道。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古迹。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轩辕、伏羲、神农石像。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胸围7.06米、直径2.24米。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1800余年。
天师洞又称常道观,是青城山最主要的道观,相传东汉末年,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今四川省灌县青城山山腰第三混元顶峭壁间修炼布道,俗称天师洞。原观早毁,清代重建,有殿三重,名三清殿、三皇殿和黄帝祠。
三清殿是主殿,建于1923年,是一座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殿前铺设通廊石阶9级,前檐排列大石圆柱6根,殿堂横列5间,正中高悬清朝康熙皇帝的御书匾额:“丹台碧洞“。殿前高悬几副对联,其中一幅写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此联既深得老子道家思想的真传,又暗含“一气化三清“的深刻寓意。三清殿中供奉的是道教至高无上的三位尊神,即居于玉清仙境的元始天尊,居于上清仙境的灵宝天尊,居于太清仙境的道德天尊。道教认为,这三位尊神正是天下万事万物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