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要渡我的和尚弯了_作者:Ayzo(19)

2019-12-24 Ayzo

    池罔皱眉,效仿先贤?哪个先贤?

    这才一百年时间,居然有大夫立了和他一样狂妄的规矩?

    “我虽然供职在萱草堂,却一向十分钦佩兰善堂祖师爷的训诫——医者闻道,当专以救人为心。以他人疾苦,为己身同感同受。无论重病还是小病,都要设身处地的替病患着想,不可怠慢。”

    话说到这里,池罔已知他的来意,却没有反驳。

    他说的是事实,只是个中原委,实不足为外人道。

    萱草堂的掌柜矜持地点到即止:“小大夫既然有底气立这样的规矩,显然是对自己的医术十分自信……可是不才在下却以为,医者无论医术高低,都要先有一颗仁医之心,不拒绝任何向自己求助的病人,才算得上是一位好医者。”

    “而在这一点上,我们萱草堂是有目共睹的问心无愧……”

    阿淼愤怒地打断:“够了!你少来挑拨离间,这位大夫姓池,他家中世传医术,其中一位,就是你口中的‘先贤’!他是我们仲朝武帝在世时万金求诊、仲明帝亲封的‘池医圣’的后人!”

    所有人表情呆滞,一时场面分外安静,只听得到阿淼一个人的声音。

    “池医圣素来就有‘不是濒死之人、不治’的规矩,怎么?你连我朝两位先皇金口玉言的‘医圣’的医德,都要来置喙吗?”

    阿淼掷地有声道:“你这么有本事,你怎么不去仲武帝、仲明帝的墓前,大声地去骂一骂两位先帝识人不清、封错人了啊?”

    池罔愣了,不只是因为阿淼这姑娘战斗力惊人,是因为他一时竟没反应过来这些陌生的谥号,对应的是哪些故人的面孔。

    仲武帝、仲明帝?

    都是谁啊?

    心里飞过一连串疑问,池罔却十分熟练地维持了表情的平静。

    淡定,何须惊慌?

    他早晚会偷偷知道的。

    于是池罔转身走回兰善堂。

    只是他没注意到远处人群中有个人,将这里发生的一切,全部尽收于眼底。

    他转着手中持着的一串菩提子珠,静静的念了一声“阿弥陀佛”。

    作者有话要说: 池罔很淡定:我的迷弟迷妹不用特别培养,只要我出来转一圈,就能收获许多只。

    ————————————————

    引用:

    1. 文中对于某男科疾病的描述,引用于

    唐·王焘《外台秘要-虚劳阴痿方七首》    关门的兰善堂里,四处都是静悄悄的。

    女孩的父亲在隔间里照顾自己的女儿,小心不发出一点声音,吵醒了尚在昏睡中的小女孩。

    阿淼在后院煎药,离得远,药汤沸滚的声音,也传不到屋子里。

    池罔则站在药房里,往自己的药箱里一格格的装药,算清每样药分量,记到自己的账上。

    他搁下笔,不经意地一眼扫到了挂在药房墙壁上的日历。

    二月的最后一天过去,如今已是三月。

    ……三月。

    这个月份,每一年都会经过。但是无论是哪一年的三月,对于池罔来说都格外扎眼。

    今天是三月一日。

    如果他想去那里……那么从南边出发,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后院的阿淼端着托盘一阵风似的回来了,打断了池罔的思绪。

    她的托盘上放了几碗热气腾腾的药,她亲自端了一碗,恭恭敬敬道:“池老师,这是您吩咐我煎的防治瘟疫的药,我刚刚煎好了,您也喝一碗吧?”

    池罔无可无不可道:“你自己先喝,我的就放在这儿吧。”

    阿淼听话的喝下一碗药,笑着说:“那我也给那小姑娘的父亲送一碗过去。”

    阿淼又端走了一碗药。

    池罔没有阻止。

    但他知道,这碗药对女孩的父亲已经没用了。

    这碗药的作用正如其名,只是在未患疫病、处于预防的阶段的人,才会起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