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茜久“哦”了一下,继续:“那梁木是?”
沈明锐停下手上的动作,指了指头顶的位置,“就是上面的那些木头,咱们家里面的这些木头还可以拆下来继续用,再和生产队换一些,就足够了。”
大概是看杨茜真的是一点也不懂这些,沈明锐就一样样的解释:“竹子、秫秫和稻草到时候需要编好,都用来用黄泥糊好放在顶上当棚子,泥瓦就是盖在最上面的那一层瓦,咱们家就是因为上面没有,所以房子才损坏的比较快,这个,我到时候想办法弄些回来。”
“那石头呢?”杨茜坚持问到了最后一个。
沈明锐的脚跺了跺地面,“当地基,这样结实一些,房子也不会往下面坐,这个不要钱,到时候,我们自己去捡一些拉回来就是。”
“往下面坐”这个杨茜知道,生产队里面好多人都会说这个,意思就是房子的一面往下面沉,最后容易导致墙体撕裂。
杨茜想了想,“那要是照你这么说的话,也花不了多少吧?”
她虽然不懂这个时代的房子到底怎么造的,但是经过沈明锐刚才的解释也差不多知道了一点,在这里面,最大头的应该就是那些需要批条子买的泥瓦和梁木,现在家里面的梁木能用,也就花不了多少了。
沈明锐继续解释:“除去泥瓦和梁木,还有石头,剩余的那些看着不起眼,但是咱们家都没有,需要和生产队或者社员用工分或者其他的东西换,咱们家的工分也不够,就只能用钱买工分,再加上要请人打地基、砌墙、上梁这些,满打满算下来,至少需要好几百。”
杨茜咋舌,即便她手里面有钱,但是想想这个时代的物价,又不免有些同意沈明锐的说法了,确实还挺贵的。
这个时代,又是在乡下,生产队里面的人一年忙到头,别说几百块钱了,就是十块钱,一家四五口的人也不一定能攒的到,更多的还有可能欠着生产队的钱。
这也是为什么她当初一拿到那2000块钱,生产队里面的不少人就立刻变了脸,因为真的是一笔巨款!
转念,杨茜又想到,他们家要是接下来盖房子,那些人,估计又得酸了吧唧的了。
她有些担心,“生产队里面的人会愿意和我们换吗,万一他们不愿意,怎么办?”
记忆里面,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闲暇的时候自己做一些土坯放着,再一年年地攒着梁木这些东西,等到差不多够了,家里面的房子又实在住不开的时候,再东家借一点,西家凑一点,然后在原有的房子的基础上加盖,而且大多数都是和原主他们家的这种房子一样,只用了竹子、秫秫、稻草这些,所以房顶年年坏,年年修。
这就等于,他们家盖房子要买或者换的这些,都是这些社员积攒了多年的,说不定还真有人不愿意。
杨茜这个时候才感觉到盖房子的困难,发现她之前没有想着自己想办法建房子实在是很明智。
沈明锐既然已经在盘算建房子的事情了,自然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只会比杨茜多,而不会比她想得少。
只是有些事情,和杨茜说了太多她也不会很懂,于是沈明锐就说:“放心,我会安排好的。”
革命军人说啥就是啥,杨茜还是比较相信这一点的,她拍了拍沈明锐的胳膊,“那就交给你了,到时候要多少钱你直接说,我给你。”
沈明锐点点头。
天快黑的时候,外面的雨终于停了。
沈明锐就去找陈志军借了架车和牛,把家里面的东西装在架车上,然后一路泥泞地赶着车终于在天完全黑透的那一刻去了下油岗的沈家。
杨茜从架车上面下来就有些羡慕嫉妒地看着面前的房子,之前她还没觉得沈家的这种砖瓦和土坯相结合的房子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经过沈明锐今天这么一解释,就十分明白这是时代,能有这样的房子住,简直就是天堂了!
她忍不住凑到沈明锐的身边问道:“这房子,当初都是你花的钱吧,花了多少?”
沈明锐顶着杨茜虎视眈眈的眼神,神情略微有些不自在,但还是开口说:“不太清楚,但是应该有八|九百,我那时候的津贴基本上都用来盖这个房子和给大哥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