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夫君飙演技_作者:孟冬十五(230)

2019-12-31 孟冬十五

    大海抱着手臂看热闹,“只要少将军舍得,属下自然乐意。”

    “唳!”——你们这些坏人!

    “唳唳!”——是时候叫你们看看鹰大王的厉害了!

    突然,白鹰身子一绷,翅膀猛地拍打了两下,顿时拔高数丈,直直地朝着空中飞去。

    它的爪子依旧握着剑柄,而剑身还在梁桢手里。

    断了?

    小青,你完了……

    大海同情地瞅了白鹰一眼,默默地给它点了个蜡。

    意外的是,梁桢此时的表情并不是愤怒,而是疑惑,他低头看着手中的剑身,若有所思。

    梁桢发现,并不是他和白鹰把剑柄拉断的,而是剑柄本来就能抽走——剑身和剑柄相连的地方有一个机关,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拔开。

    剑身果然是中空的,他在手上磕了磕,从里面掉出一卷薄薄的绢布。

    梁桢打开绢布,发现上面写着一行字——

    “欲问归处,曰: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梁桢认出这是母亲的笔迹,后半部分引用的是贺公的一句词,讲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色。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梁桢反复读了两遍,“母亲所说的‘归处’是什么?”

    何人之归处?还是何物之归处?

    梁桢意识到这方绢帕一定很重要,绝不是母亲闲来无聊的游戏之作,不然不会费尽心思地藏于小剑之中。

    大海凑过来,盯着看了一会儿,突然道:“主母说的会不会是少将军一直在找的东西?这是一首词吧?其他句子呢?”

    梁桢把整首词念了一遍。

    听到那句“凌波不过横塘路”,大海突然道:“横塘?那不就是苏州吗?难道说主母把东西放在了苏州。”

    “不可能。”梁桢断然道,“母亲从未去过苏州,也不会平白无故把东西放在那么远的地方。”

    他说的“东西”是丹大娘子生前所写的一本手札,梁桢怀疑上面有母亲被害的线索,所以回京后一直在找。

    ——丹大娘子当年回京之后突然就病了,将将过了三个月就去世了,都没来得及见上梁大将军一面。

    这些年梁桢一直以为母亲的病只是意外,直到年前父亲失踪,他在父亲的密室里找到母亲生前写的一封信,才知道母亲的死另有隐情。

    她很有可能是被害死的。

    不过,到底母亲是真被害,还是他想多了,以及害母亲的人是谁,梁桢都不确定。所以,他想找到母亲在信中提到的那份“手札”,借此找到线索。

    当初他在金明池的那方泉洞中遇见秦莞时,就是在找手札,那时候他对秦莞不够信任,没对她说实话,只说要找的是一份地图。

    他隐隐猜到,母亲之所以不能直说,很有可能是事情的真相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所以,母亲不想让他知道,至少不想在他羽翼未丰的时候让他知道。

    梁桢将这方细薄的绢布紧紧握在手心,眼中闪过复杂的神色。

    ***

    整个二月,汴京城大小酒楼、旅舍、驿站,甚至官衙都在为同一件事忙碌——礼部春试。

    这是全大昭的举子们盼了整整三年的盛事,也是万里挑一的人才选拔考试,过了礼部试,登上进士榜,便是半步官身。

    正如后世之人所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道尽了此中繁华与辛酸。

    今年的春试,秦莞也格外关注。

    安国长公主府的苏泽,定远侯府的秦修,还有将军府的梁桦都要下场应试。

    苏泽不必说,坊间早就有人断言,今年的三鼎甲必有他的一席之地。

    事实确实如此。按照秦莞的记忆,上一世苏泽在二月的礼部试中上了头榜,四月殿试又被官家钦点为状元。

    至于梁桦,秦莞没什么印象,不知道他有没有考中。不过,听说他在国子学中成绩不错,自己又肯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