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和道德经的同居日常_作者:宝禾先生(116)

2020-01-03 宝禾先生

    “不要橙汁,我要冰镇的快乐肥宅水。”我道。

    我现在急需外部力量来压制住自己心中不爽的情绪,然而吧台的工作人员听我这么说却一下子没忍住笑出声来。

    “未成年吗?”他小声嘀咕道。

    男子二十弱冠,现在是十八岁成年,不管用那个来衡量,我和孔论都是百分百的成年人,为什么对方会有这样的疑问呢?

    “成年了。”我道。

    对方不相信,一定要看我的身份证。

    我把身份证给他看,他反反复复比对了好久才把身份证还给我。

    “居然真的成年了,要不要来杯鸡尾酒?”对方问道。

    鸡尾……酒?

    我的脑海中一下子浮现出了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

    难道鸡的尾巴也能酿酒?

    我对此感到十分好奇,于是点头应允了。

    事实证明,鸡尾酒跟鸡的尾巴一点关系都没有。

    我猜可能是因为调制出来的酒看上去五彩缤纷,就像鸡的尾巴一样好看,所以才叫做鸡尾酒吧?

    吧台的旁边有一个休息区,休息区的正中央有一棵巨大的樱花树。

    我和孔论拿着手中的饮品,走到樱花树下找了个地方坐。虽然是在室内,但恍惚间竟有种置身深山幽谷的错觉。

    我尝了一口手中的鸡尾酒,味道酸酸甜甜的,只有回味的时候略带了一丝酒味。

    “这酒还没有我以前喝的那些味道浓。”我道。

    “味道淡点也好,省得你喝醉了还要我背你回去。”孔论笑道。

    顿了顿,他又道:“话说有段时间你可是无酒不欢,经常和南华他们一起喝到酩酊大醉,有时候还带上易经……”

    那真的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如果按照朝代来算,大概是魏晋时期的事情。

    那时候的名士活得任性恣肆,我们也经常乔装改扮到世间参加他们的聚会。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儒家的那套三纲五常就占据了主导地位,仕人越来越多,然而名士却越来越少。

    细想来,我已经好久都没有参加过那样的聚会了。

    “那时候你们都在聚会上做些什么?”孔论迟疑片刻,问道。

    我听他这么问,不由得一愣。

    “你没去过吗?”

    仔细回忆一下,我好像的确没在聚会上见过孔论,倒是见过《诗经》几次,有时候也会见到《春秋》三兄弟……

    “没去过。”他的表情有些尴尬,“你应该知道吧,儒家主张克己复礼……所以大多儒家的书在聚会上并不受欢迎。”

    “其实也没有什么,就是在一起喝酒聊天,有时候也会吟诗作对什么的。”我试图给他还原当时的场景,“有时候是在庭院里,有时候是在荒郊野外,找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比如说像这种巨大的花树下,大家围坐在一起喝酒,有时候也会玩流觞曲水什么的。”

    “流觞曲水……”

    我怕孔论不好理解,特地把周围的坐垫收集起来,摆成弯弯曲曲的样子,假装那就是曲水,流觞自然就是我手中的酒杯。

    “酒杯会顺着水流一直往下漂,由于水道弯弯曲曲的,所以漂到某个位置的时候会停下来。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要把杯中的酒一饮而尽,而后赋诗一首。”

    我拿着酒杯,假装顺着坐垫摆成的水道顺流而下,刚好在孔论坐的位置停了下来。

    “酒杯停在你面前了,现在你要把酒喝光,然后赋诗一首。”我怕孔论不擅长作诗,补充道,“也可以表演一个擅长的才艺。”

    “你耍赖,这个不能作数。”孔论笑着把我递到面前去的酒杯推开,“这个不是水流决定的,而是你决定的。”

    “道家崇尚水的品德,所以水跟我是一个阵营的。”我道。

    孔论还是摇了摇头,不肯喝酒。

    “这个就味道很淡的,绝对喝不醉。”我信誓旦旦地说道,“要不然咱们两个一人一半,你喝一半,我喝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