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和道德经的同居日常_作者:宝禾先生(76)

2020-01-03 宝禾先生

    《论语》本身是语录体,核心就在于一个“论”字,而且“论”又是《论语》的首字。

    “‘儒’字不敢保证,但‘论’字肯定没人跟我抢。”他笑道。

    其实我那时候想问他,这样取名字是不是受了我的影响,可又怕自己是自作多情。

    大家都是同时期的书灵,凭什么我能想到的东西,别人就想不到?

    不过,由于我们两个都是书灵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后来大家取名字的时候基本上也都按照这个套路。

    比如《茶经》的书灵给自己取名字叫“陆茶”,《天工开物》的书灵则叫做“宋天工”。

    当然,由于流传的不完整性,有些古籍根本就不记得自己是从哪儿来的了。

    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通常就从书名或者章节名里节选一两个字,作为名字来称呼他们。

    像《易经》的名字只有一个“易”字,但大家称呼他的时候为了显示亲切,经常叫他“老易”。

    每当这个时候,他总说对方在叫我们两个,因为《道德经》有个别名叫做《老子》……

    后来在我的再三抗议之下,大家渐渐改了口,不再唤他“老易”,但有一部分人总也改不过来,比如说孔论那家伙。

    就这样,有时候明明是儒家内部的聚会,由于他嘴瓢叫了声“老易”,易那家伙就说什么都要拉着我一起去,还说我也接受了邀请。

    结果可想而知,每次我都尴尬到不得了。

    有几次我想跟孔论发火,可他每次都是一副认错态度良好的样子,嘴里不断重复着抱歉的话。

    而且他为了避免让我感到尴尬,几乎全程陪在我旁边。

    仔细想想,孔论大概对我也有一点点喜欢吧?要不然他完全没必要那么做。

    我打开《论语》,打算从“学而”开始看起。

    就在这时,门口忽然传来一阵响动,吓了我一跳。

    孔论这么晚了还没睡吗?

    我本以为他是半夜起床上厕所,然而听动静却好像是在往我这边走。

    我立刻合上《论语》,关了台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床,用被子盖住自己的头,连大气都不敢出。

    由于眼前陷入了一片黑暗,我的听觉更加敏锐了。

    孔论来到门口之后,迟疑了一下,轻轻打开门走了进来。

    他半夜三更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悄悄把被子掀开了一点点,透过被子的缝隙偷看他。

    今天的夜色很美,柔和的月光照在孔论身上如梦似幻,看起来真的像小精灵一样。

    “你这么晚了还不睡吗?”他忽然道。

    他这是在和我说话吗?

    我假装自己没有听见,并没有搭理他。

    “是我的错觉吗……刚才明明看到门缝里有光。”我听到他喃喃道。

    他似乎朝我这边看了一眼,我赶紧闭上了眼睛。

    “睡得还真沉啊。”他似乎嘟囔了这么一句。

    不知过了过久,耳畔终于传来了孔论离开的声音。

    我掀开我掀开盖在头上的被子,长舒了一口气。

    话说回来,明明是他半夜闯进我的房间,怎么反倒是我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

    我摇了摇头,起身走到窗边。

    虽然已经到了深夜,但外面依旧是一副灯火通明的景象。

    我忽然发现窗台的角落里出现了一盘点着的蚊香。

    所以孔论大半夜溜进来,就是为了帮我点蚊香?

    我有点说不出自己是什么心情,既觉得开心,又有些淡淡的失落。

    这么说可能有点奇怪,但在那一瞬间,我忽然产生“如果他干点别的什么就好了”的想法。

    我不知道该和谁分享自己此刻的心情,于是把今晚的事情发到了微博里。

    本来只是想找个地方倾诉,没想到居然有那么多人都没睡,手机的提示音“叮叮”响个不停,吓得我立刻把手机调成了静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