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和道德经的同居日常_作者:宝禾先生(8)

2020-01-03 宝禾先生

    那个打扮怪模怪样的人又走了过来,问道:“先生,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

    “可以给我一双筷子吗?”我问道。

    那人的愣了一下,大概是没想到我会提出这样的要求,有些为难地说道:“抱歉,我们这里不提供中餐餐具。”

    一个开饭店的连筷子都不准备,还好意思开店吗?

    我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我要点餐。”孔论道,缓解了尴尬的气氛。

    “好的,您要点什么?”那人那人掏出一个小本本,问道。

    “这个。”孔论指了指册子上的一串字符说道。

    “这个……是我们的店名。”那人憋笑道。

    “不不不,我说错了。”孔论迟疑了一下,又将手指向了另一串字符,“这个?”

    “这是我们的地址。”

    周围的人开始窃窃私语,孔论看上去有些窘迫。

    他这次长了记性,向后翻了一页,指着中间的一串字符说道:“这个。”

    “您要点音乐吗?”

    虽然表面上还是一副客客气气的模样,但他的语气中透着些许嘲笑。

    你妹啊!搞了一份客人看不懂的菜单,他还有优越感了是吗?

    “有什么推荐的东西吗?”我不耐烦地问道。

    “今天有主厨推荐菜……”

    “就这个了。”我道,“反正我们就两个人,剩下的你们就随便看着上吧。”

    我不知道自己这番话是不是无意中触动了什么开关,对方的态度马上恭敬了不少,问道:“好的,我们尽快准备。请问您有什么忌口吗?”

    我倒是没什么不吃的东西,只要吃起来不太麻烦就好。

    不过《论语》里好像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样的话……

    “做的时候精细点,吃的时候简单点,不要把那种半生不熟的东西端上来糊弄事儿。”我道。

    那人一一记下,然后便下去准备了。

    旁边桌的客人见那人走远后,探头问道:“请问您是做什么职业的?”

    “关你什么事。”我没好气道。

    “感觉您的气质很像评论家啊。”那人道。

    评论家是什么?

    我仔细回忆了一下,好像并没有听说过这个“家”。

    “不是评论家,是道家。”我道。

    “道家?那你是不是精通占卜问卦,可以撒豆成兵?”那人打趣道。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产生这种误会的人了,每次我听到类似的说法都会莫名感到心塞。

    我这里的“道”是指《道德经》,又不是指茅山道术……

    孔论似乎对刚才出糗的事情耿耿于怀,直到食物端上来之后心情才稍微好一点。

    “东西还不算难吃。”我道,“不过这破地方,我是绝对不会再来第二次了。”

    “我在想咱们是不是真的跟时代脱节了?”孔论吃了口面前的食物,小声道,“我明明已经很努力地在适应了,可是依然会有一种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开玩笑!这家伙怎么可能会被时代抛弃?

    前几天还有学生在街上背《论语》准备考试呢!

    相比较而言,我反而觉得《道德经》的处境要更加危险一些。

    作者有话要说:

    孔论:感觉我们好像两个被时代抛弃的孤寡老人QAQ    6月7日

    天气阴

    为什么吃西餐要舞刀弄叉?

    为什么柜子叫冰箱,箱子叫冰柜?

    为什么厕所里放的东西明明是人用的,却要被叫做马桶?

    为什么现在已经没有人骑马了,可是外面的路依然被唤作马路?

    为什么明明住在很高的地方,水却依然能从水管里流出来?

    为什么墙壁里隐藏着雷电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