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逼我考科举_作者:一七令(444)

2020-01-04 一七令

    日子一晃,二月又已经到头了。眼瞧着堤坝才只建了一半,不管是顾邵还是晋安先生,心中难免生了些许急躁。

    早上吃过饭之后,顾邵踱着步子去了晋安先生的住处,问了书童,才知道晋安先生在里头跟工部的人议事。

    书童问顾邵是否要通报,顾邵想了一会儿,还是先算了。最近这些事情谁都解决不了,他进去也只能听着干着急。

    回去之后顾邵又拿着一把伞准备去堤坝那边过一眼。雨刚停,周围还有些水汽,因为这场大雨,不管是监工还是被雇的百姓都显得有几分消极,县衙的官差拿着木棍站在高墩上面有气无力地吆喝,下头被指派的也是一个个疲惫不堪。

    顾邵沿着河岸看了过去,后面立刻有小吏跑了过来:“顾大人,这儿地湿,滑得很,您还是往后站站吧。”

    “多谢,我知道了。”顾邵朝着他笑了笑,听话地往后退了几步。

    小吏看他这样,也没有再盯着了,回去做自个儿的事。

    顾邵望着渐涨的水势,心里实在忧心,忍不住问了系统一句:“这雨往后还会再下吗?”

    “难说。”这天气变幻莫测的,连系统也测算不出来,以年前那情况,谁能算得到这一个月来能下这么久的雨,“不过看如今这情况,这两天应该还会下的。”

    顾邵听着,心里犹如一团乱麻,理都理不清。

    京城那边,桃源县这边的消息也很快传了过来。不过没有身在其中,除了几位心思灵敏的,其他人对桃源县的情况也没有太当做一回事,仍旧操心着自己的事。

    散值之后,李侍郎本来准备回去,结果却在路上碰到了银台的陈大人。迎面碰到,两人便头停下寒暄了两句。

    陈大人是进宫禀事的。

    李侍郎最近也听到了一些消息,如今看到了陈大人,便想着顺势问上几句。寒暄过后,李侍郎起了个头,说到要紧处的时候还压低了声音问道:“那顾大人,莫不是每个月都要给圣上写一封?”

    说起这个陈大人也觉得腻歪,正好碰到了人问起这个,便想一吐为快:“谁说不是呢。每个月都来一封,回回不落。怪不得皇上总惦记着顾大人,这般殷勤,能不惦记吗?”

    李侍郎闻言也跟着附和了一声,不多时,又有些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话说这顾大人的信,每回都是什么时候寄到京城里来的啊?”    不说桃源县,就是整个淮安府过了年之后也没什么好天气。

    都说春雨贵如油,可如今的雨水实在是太多了,不仅耽误了农时,就连那些想打短工的都被耽误了。

    这回受雇修筑堤坝的那些人更是遭了罪,堤坝迟迟没有修完,工钱迟迟没有到手,关键是地里还荒着,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收工回去将田里拾掇好。眼瞧着这堤坝修好的日子遥遥无期,不少人就想要联名去跟上头说一声,趁早停了这边的工让他们回去将农事弄完好了。别管今年收成到底好不好,能收到几成,可总得让他们把东西种上再说吧。

    一个人有这个心思还不算什么,官府那些人靠着棍子还能压一压,可如今是一群人都有了这心思,县衙那些人再想要压下去便压不成了。

    闹腾来闹腾去,几个人只好去请示陶知县。

    陶知县听过之后就想要将事情推到晋安先生和顾邵身上,这事儿虽然是他们桃源县的事情,可是建筑堤坝是晋安先生负责的,如今出了事情,自然也该请教晋安先生。反正,是和他没有关系的。

    陶知县果真带着这事儿去找了晋安先生和工部几位大人。晋安先生思索了一会儿,有些许为难。说实话,顾邵甚少在他脸上看过什么为难的情绪,可这一个月以来,晋安先生为难的次数仿佛越来越多了。最后,晋安先生还是放了那些人回去:“农事重要,耽误不得,让那些人先回去务农吧,堤坝的事情先放一放。”

    说完,晋安先生还看了一眼跟前的劝农使。

    众人顺着晋安先生的目光,也一道看了过来。顾邵觉得身上莫名地多了一道担子,但也跟着晋安先生说了一句,顺带将这个球踢给了诸事不管的陶知县:“我也是这个意思,陶知县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