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锥子其实就是个线轴,要不断的打着旋,把细细的棉条捻成线。
这个时候就特别考验手艺,手艺不好的容易把棉线搓得粗细不均。
那手艺好的,根本不用看,这线就跟流水般自己扭成了线。
孙思妙特别喜欢这个时候,感觉特别的神奇。
而这个时候的奶奶马大兰也终于有了另外一面。
她坐在纺车那边把老祖宗捻好的棉线用纺车重新汇聚成一个个的线轴。
然后再把这些线轴放在织布机上开始织布。
随着梭子不断的穿梭,布料就不断的行成。
这一套的流程,怎么看都有着一种特殊的美感。
孙思妙这辈子就希望过着如此简单的生活。
所以看的格外认真,也学的格外认真。
这是她重生回来,表现出最有积极性的事情。
“奶奶,一会我调色吧!”
染布可是一个大环节。
这些粗布只是棉花的颜色,并不是纯白色,而是奶白色的。
想要做成衣服,就需要染色。
而农村用的染料都是天然的植物色素,不过这年代流行素净的颜色,孙思妙不喜欢。
马大兰也是疼孙思妙,由着她调色。
答应一声,就让她去搞。
孙思妙想到自己的被面已经洗的褪色,她想要一块天蓝色的被面。
这给土布上色,其实没有啥花样,都是丢进去染缸里泡,然后煮。
可是孙思妙记得上辈子看到过一种扎染的工艺,很是喜欢。
又想天蓝色的被面上要点白云。
一群老太太就看着孙思妙忙活。
她也没有那么考究,只不过是在染布的染料上多调和了点颜色,又在下布前折腾了很多麻绳不断的系疙瘩。
一群老太太说这孩子就是乱来。
老祖宗却说,孩子喜欢也是好事。
反正都是给孩子用的布,她咋折腾最后还不是她自己用。
村子里的很多女孩子都凑过来看热闹,孙思妙就开始指挥人一起系疙瘩。
天黑前才下了染缸。
浸泡了一x夜,第二天一早才捞出来洗去浮色晾晒。
“好漂亮!!!”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孙思妙突然想到这个歌词!
嘴巴里哼着调子,看着晾晒在绳子上的布料。
真漂亮呀!
那朵朵白云在天蓝色的被子上浮现。
谁见过这样的布?
关键孙思妙还会玩,她不光染了天蓝色的布料,还弄了不少玫红色渐变色,还有其他的。
加上孩子们随意系的图形,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图案出来。
孩子看着稀罕,大人们也稀罕。
这可比那些个素色的布料好看多了。
其实在大运动前,五六十年代的时候,布料还是百花齐放的。
各种好的图案花色层出不穷,老百姓也有各种好看的衣裳。
但是进入大运动后,这鲜艳的布料似乎也随着旗袍的毁灭一同被埋没。
逐渐被灰蓝黑给代替。
如今突然看到这么好看的颜色,谁不稀罕?
哪个女人不爱美?
要是有,那肯定是眼神有问题。
所以这一院子的布料迎风招展,却迷花了众人的眼睛。
似乎土布也变得不那么难看。
其实孙思妙知道自己染的不咋样,胜在稀奇。
老祖宗也稀罕,就让现场裁剪了布料给孙思妙做被面。
老粗布做床单被面最是好,因为越洗越软和。
就算是细棉布都比不上。
看着新鲜出炉的被子,有孩子的都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