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立安刷刷刷写道,“我不想说话,这么写挺好的。”
“好什么好,到了学校,同学怎么看你?”蒋孟琴瞪了她一眼,“不许写了,好好说话。”
方立安垂头不语,看起来失落又伤心。
这一个多月,蒋孟琴已经被她磨得没脾气了,想到大学都随她去了,还跟她计较这些做什么。
“算了算了,儿女都是债,随你,你高兴就好。”她烦躁的摆了摆手,“不过到了学校要好好学习,不能因为上了大学就放松。”
方立安点头。
“这专业是你自己报的,我知道你感兴趣,但是,电视剧和现实是两码事,电视里看着好,现实中未必如此。解剖什么的,要是受不了就申请换专业,别硬撑,知道吗?”
方立安点头。
“以后找不到对象别怨我。”她叹了口气,接着道,“行了,赶紧睡吧,明天早上还要赶飞机。”
方立安点头,在纸上写道,“妈妈晚安。”
第二天早上,9点28分的飞机,7点钟吃过早饭,一家三口便出发了。从家里到机场,不堵车要一小时。
因为蒋孟琴和李高明一起送她去广城,所以车内并没有离别伤感的气氛。只是蒋孟琴和方立安昨天收拾东西,睡得晚,精神有点萎靡困顿。
倒是李高明兴奋的不行,一路叨叨叨叨说个不停,兴致上来还做了首诗,怀念他逝去的大学时光,顺便纪念下自家闺女上大学一事。
方立安心中感叹,真不愧是文科才子。然而,她不方便说话,没法搭理他,蒋孟琴则是根本不稀得搭理他。
饶是如此,李高明还是兴致不减,这边刚念完诗,那边又开始放喉高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把方立安的瞌睡虫赶了个精光。
宁城到广城,全程只要两个小时,飞机难得准时起飞,三人在中午12点前便到了广城。 在室内和机场大巴上感觉不到什么,等到了市区,下车换成公交,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热浪,方立安有些后悔,她应该坚持坐地铁的。
都怪李高明,说是要好好体会广城的风土人情,欣赏其不同于宁城的城市面貌。
蒋孟琴已经好多年没等过公交车了,更何况是在炎炎烈日之下,简直被晒到怀疑人生。
李高明对妻女快要化为实质的怨念毫无所觉,“广城的夏天比宁城凉快,宁城又闷又热,这里有风!”一边说,一边闭上眼睛做深呼吸状,似乎非常享受。
方立安:……
蒋孟琴:……
上了公交车,经过近一个小时的颠簸,饥肠辘辘的三人终于来到中山大学东校区。
中山大学法医系属于中山医学院,随着录取通知书一并寄过来的还有《入学须知》,上面写的很清楚,医学院的学生只有第一年的基础课程在东校区进行,到了第二学年,学生将全部转移至北校区。也就是说,方立安只会在眼前的大学城待一年。
大学城在一座小岛上,岛上有外、中、内三条环线。内环中间是中心湖公园和广城大学城体育中心。
各个学校的宿舍贴着内环而建,所以内环和中环之间是生活区,中环和外环之间是教学区。
方立安他们乘公交直接到的生活区,蒋孟琴和李高明饿着肚子把闺女的行李送去宿舍。
由于广城气候独特,他们带的都是夏季用品,轻便简洁。只一顶蚊帐、一张凉席、一床薄被、一个枕头便搞定了床。
本来蒋孟琴还要带一床垫背,方立安嫌麻烦,没同意。先试试硬板床,不行再去买,反正兜里有钱。
她带来的衣服都是短裤、T恤、连衣裙,几乎不占什么地方,只塞了小半个衣柜,剩下的就是生活用品,全部归置好只用了不到一小时。
彼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十几分,食堂没饭,三人就去了宿舍不远处的饭馆。
之前给他们带路的大二学长告诉他们,生活区和教学区中间有个自然村,村子临街一排的门面房全部卖的吃的,海鲜、烧烤、大排档,应有尽有。他们就是去的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