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二一边走,一边给他们介绍周围的环境,这是哪一坊哪条街,住的哪些人,发生过哪些趣事,有何特色。
方立安和狗蛋听的津津有味,觉得二十文钱花的十分值当。
赵二显然是个尽心尽责的导游,他着重介绍了在京城生活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东、西两市,因为绝大多数外乡人都是奔着东、西二市来的。
出于对赵二的好感与信任,方立安和狗蛋入住了对方介绍的邸舍,一间房一晚上六十五文,这个价格在寸土寸金的京城堪称便宜。
方立安和狗蛋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饶是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吓了一跳。
报晓鼓咚咚咚咚敲个不停,加上城内上百所寺庙的敲钟声,激昂悠远地唤醒整座都城。
报晓鼓不是一口气敲完的,敲敲停停分了好几波,持续的时间很长,想睡懒觉,很难。
方立安带着狗蛋随便挑了一家小吃店,买了面片汤做早饭,吃完便去赵二说的平康坊寻中人。
京城物价高,买房是买不起的,只能靠租。
中人按照方立安的要求,带她看了几个宅子,有独门独院的,也有类似合租的。
只不过,一圈下来,几乎没有合意的。独门独院的离学堂远,合租的条件不好,住的拥挤,再有就是价格太贵……
方立安思来想去,最后还是租了独门独院,只道辛苦狗蛋多走几步路。 说是独门独院,其实是用围栏后隔出来的。这本身是个带院子的二层小楼,前面是临街二层,后头是一层小院,中间加了道围栏,就成了两家。住前面就从街面上开个门进出,住后面就从院墙上开个门。
房东家是三口之家,夫妻俩带个三岁的女儿,男人在镖局押镖,常年走南闯北,留老婆孩子在家。
前面的二层小楼临街,位置不错,可以做商铺用,只是从二楼往下,能看见后面的院子,所以这房子很挑人。
房东的意思是,最好找个女租客,以免男人在外走镖时,家中妻女镇不住场子受人欺侮。
先前的房客就是一对母子,做的茶水生意,因经营不善,生意维持不下去,回老家投奔亲戚去了。
这会儿见方立安一个壮汉带个弟弟,中人压根没想起来给她介绍,还是方立安自己旁敲侧击问出来的。
她去看了房子,见了房东,觉得方方面面都挺满意才暴露了真实性别。
京城风气开放,街上多的是抛头露面做生意的女子,通过中人的介绍,方立安得知,京城人士对大龄单身男女的态度堪称包容。
大家并不会因为谁家儿子、女儿单身未婚,就觉得天理难容,最多热情地拉郎配,介绍对象。比乡下地界要好说话的多。
像她这么大却没说婆家的女子,光他们住的这一坊就有好几个,家里条件好,不缺那一年十两的银子。
有和离归家的,有想要招赘的,有眼光高一直没找到合意的……反正人家做父母的都不着急,外人也就看个热闹。
方立安听了感慨万千,觉得这里不愧是一国之都,她该早点来的。在府城束了几年胸,真是勒死她了。
这些年,她在吃的方面从来不委屈自己,身体发育良好,胸部算不上丰满,但也绝非小笼包。为了成功地女扮男装,每天都要用裹脚布一样的裹胸布裹胸,又热又累。每到夏天,里三层外三层的裹胸布都要从里湿到外,那种感觉,可怕到让人窒息。
现在好了,终于解放了。
房东太太的男人押镖去了,租契要等他回来才能签,不过,有中人居中接洽,双方很快说好了租金和各种条款。
方立安带着狗蛋把房子打扫一番,当晚就搬了过来。需要添置的东西不少,姐弟俩在东、西市逛了好几天才搜罗齐备。
李家烧饼铺开张的时候,狗蛋的书院也打听好了,方立安用所剩不多的积蓄给他交了学费。
姐弟俩一个卖烧饼,一个读书,生活算是走上了正轨。
第一次来到京城,方立安特别想把一百二十八坊全部逛上一遍,但房租和学费开销太大,为了早日成为有房一族,她只能攒劲卖烧饼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