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养殖日志_作者:般柴(54)

2020-02-12 般柴

    “主人,我这里当然还有其他好东西,但能不能拿出来,要看主人您的精神力够不够呀,就像现在,我能幻形,能浮在半空,全靠您的精神力支撑。”

    叶藜呵呵。

    一颗鲛珠而已,蕴含的能量有限,恢复完她的神念之后,所剩无几,斗米嘚瑟没一会,就撑不住了,重新变成手环形状,戴回叶藜左腕上。

    这一次,手环比从前更加鲜活,灵动,周围镶嵌的那七颗蓝宝,仿佛吹走尘埃的明珠,仿佛雨后的碧空,焕然一新,清冽剔透,blingbling闪着蓝湛湛的幽光。

    叶藜看得神清气爽,很期待下一次晋级之后,这枚手环和AI斗米又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折腾了这么久,天边已经露出淡淡晨曦,花木蓬勃,露珠滴答,鸟声啁啾。

    叶藜早早起了床,却没有像从前那样,匆匆洗漱了,赶去蘑菇园投喂猡崽,她把这差事扔给十七,把阿诺也撵出门去散步。

    剩下她自己,坐在朝霞笼罩的阁楼上,专心调配辟毒药剂。

    昨晚她跟白蜂“共情”之后,大概明白了蜂群遭遇的危险,对症下药即可。

    她现在饲养的三种蜜蜂,只论抵挡猫眼棘的毒性,黑蜂、凤尾蜂明显不如白蜂。

    白蜂的身体,大部分都是透明的,排毒速度飞快,哪个部位有了异常,一望而知,天然就有优势。

    叶藜据此推测,可能还会有其它品类的星虫,对荨麻科毒植的麻痹素、致幻素,应激阈值大大高过其它同类,甚至是对猫眼棘的毒性免疫。

    具体是不是,有待验证。    猫眼棘这种毒植,全身都是细碎花瓣,整株就是个大花球,看似没有叶子,其实那些墨绿色、半透明的毒刺,就是它们的叶子。

    棘蚕作为伴虫,天生不惧怕这些毒刺,常年隐匿在猫眼棘的枝干上打洞。

    幼虫的时候,它们还能自由出入,渐渐地,尾端就跟猫眼棘长在了一起,好处是伴生汲取养分,弊端是画地为牢。

    一只棘蚕的生命周期,最长不超过三十五天,彻底发育成熟之后,还会吐丝结茧。

    棘茧摘下来,缫丝成线,是制作星光礼服的重要辅料,价格不菲。

    对伯特兄弟来说,他们不但要养好猫眼棘,还要管控植株上寄生的棘蚕数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标配是每一株猫眼棘,养五到六只小棘蚕。

    经过几天的观察,反复实验,叶藜发现,棘蚕主要靠吸食猫眼棘的汁液为生,又荤素不忌,送到嘴边的肉肉,绝不会放过。

    云雀、麻雀、红隼这种禽鸟,体型碾压棘虫,就算被猫眼棘刺中,浑身麻痹瘫软在花丛里,棘蚕也很难下嘴,更多的时候会被反杀。

    蜜蜂这种采花酿蜜、味美甘甜的小星虫,才是它们的最爱。

    叶藜养蜂,是为了割蜜,不是为了给棘蚕打牙祭。

    她想让蜂群来去自如,就要配制出合适的辟毒药剂,让它们不惧猫眼棘的毒液和毒刺。

    猫眼棘既然属于荨麻科,克制这一科毒植的配方又很多,叶藜没有从头摸索,直接把此类书籍翻出来,觉得哪个可能对症,就挨个测试效果。

    闹了几次笑话,吃过几回苦头之后,叶藜终于确定:

    烘烤后的苜蓿叶子,风干后的棠梨果、黑葛藤和肋草,按照5:2:2:1的比例,再掺入少量番茉莉花粉、鼠尾草和猫薄荷,粉碎成屑末,在蜂群清晨外出采集花蜜之前,兑水投喂,三小时之内,可以平安返回。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

    首先,蜜蜂的食性很单一,还有洁癖,常年吃的是花蜜和花粉,喝的是溪水和露水,不到生死关头,不会去拱奶牛肚皮。

    叶藜为了驯服蜂群,每天黎明时分,频繁与蜂后“共情”,再率领蜂群进入养殖场旁边的一条小溪涧饮水。

    家务机器人提前一步,把药粉洒在溪水里。

    如是再三,养殖场里的这些蜜蜂,都习惯了先去小溪涧喝水,再飞去伯特兄弟的种植园里采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