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区确定之后,就是饰品店、小商品店、服装店、化妆品店等等,所有招商问题,在余简这里也迅速迎刃而解。
能招到商的就招商,不能招到商的,就自己找人填上,反正她手里各种各样的工厂都有,服装店有服装厂,护肤品店有护肤品厂,生产简单的化妆品也没什么问题,小商品店也不难,除了工厂生产之外,还可以找一些传统的手工艺人,摊子很容易就能支起来。
除了品牌是在不够丰富之外,品类基本都齐全,来到这里的人不管是对吃的感兴趣,还是对穿的感兴趣,都能找到他们喜欢的。
除此之外,商业区内专业的娱乐区,不仅可以看电影,还有一些小型的娱乐设施,比如说旋转木马等,特别是针对小女生,简直不要太有吸引力。
要是实在不想走路,商业区内还提供了自行车租借服务,从下车点开始,抵押租借,提供便捷的服务。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所有专车浩浩荡荡从S市的大型停车场离开,抵达Z省周围各个省市的汽车站。
这些汽车站也配合地开始售卖相关的汽车票。
1982年,国内首个大型综合型商业区正式开业。 有了余简那些资料的帮助, 研究所的成果一项项得到证实。
在这之后,就是建厂生产。
余简又在其中投入了大笔资金,不过这一次相较于之前来说要拿的爽快一些, 毕竟这一次资金投入很快就能有所收获。
与此同时, 研究所也在政府的帮助下迅速在深市建设分厂, 以深市作为基础,通过hk,以开拓海外市场。
余简借着这个机会把饮料厂和服装厂的分厂也建到了深市, 同时也开拓了护肤品的市场。
不久之后, s市开始对本地所有的工厂打乱重组, 除了留下部分几个大厂之外,其余厂子全部公转私, 或者彻底变卖解散。
这会儿因为s市的资金比较充足, 再加上如今s市并不缺工作岗位,这一次重组并没有迎来太多反对声,恰恰相反, 许多市民对于能拿到一笔遣散金, 还能借着这个机会换一份更高工资的工作, 心里反而有些沾沾自喜。
余简趁着这时候的机会收了几个工厂的资源, 将几个工厂的资源合并, 另外换了一个地方设立属于她的“厂区”。
这个时候余简已经不缺地皮了, 只要是她有需求,随时随地轻松都能被批复下来,而且批复文件上还会盖有多个印章, 以证明她这些工厂的合法性。
研究所里的成果在研究成功,并立即开始生产的情况下,很快就有资金反哺回来,投入到s市的城市建设当中,加快了s市的城市发展之路。
一切都在良性循环。
到了这一年年末,s市的发展初见雏形,恢复高考后第一届毕业生临近毕业,面对实习期满就要离开s市这件事,不少实习生都表达了他们的依依不舍。
也有动作快的,表示愿意继续与研究室签订合同,表示就算毕业,也愿意回到s市工作。
s市政府自然对此没有意见,但是从学校的角度,甚至是国家的角度看,把这批人才全留在s市,也不太合理。
这样一来,只能继续召开会议进行协商。
“余简,你怎么看”
说话的人是s市市委书记,也是这段时间一直都在重点关注这件事的领导。
余简抬头“我认为这次的事依然还是应该以自愿为主,各大高校的尖子生以后都是我们国家的栋梁,不能将他们困在s市,国家的关注点在于整体,我们也不能自私地将所有人留下来,但是我们可以合作,地区需要发展,肯定需要有必要的经济来源,研究所现在在研究的东西太多了,不可能全放在s市,必要的时候可以分散出去。”
“我觉得余简说的对,我们不能自私,国家的发展不能只靠s市,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带动全国都能发展起来,为全国人民良好的生活环境,务必要让全国人民都能吃饱、穿暖,过上幸福生活。”
这次来s市实习的人不仅仅只有研究人员,还有许多经济系、政治系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以后会有不少从政,也会有一些人转而从事经济相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