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带上这两位散心的原因,则是因为离京之前,在三皇子府上发生的一件大事——
三皇子杀了太子身边的侍从。
那侍从是太子心腹,三皇子却写了字说那心腹有问题,要害太子,虽然没有决定性的证据,但也拿出了怀疑的依据,可太子不信,于是表面关系还不错的兄弟两个彻底闹翻了。
启合帝向来心疼三皇子,后又查明那侍从确实有问题,因此责问了太子。太子脾性偏执,自然忍不住和自己的皇帝老爹了戳中三皇子痛处的话,惹怒了启合帝。
武子钦原先也没察觉,就是和那小少年吵,吵完才想起来他们的争论与太子和三皇子之间的争执何其相似。
后来小少年又说自己不管对错,就是想要出口气,也让启合帝和三皇子略微明白了太子为何明明知道自己是错的,却还是这般固执不肯认错。
因为太子正真纠结的不是对错,而是三皇子略过他直接杀了他侍从的做法。
毕竟太子的脾气也不好,可能只有脾气不好的人,才能理解脾气不好的人是怎么想的吧。
还有那句“气话哪里能当真”,也摸抹平了启合帝同三皇子心里的疙瘩,就连因为固执不肯把话说明白的太子,也因为有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而感到痛快,并也仔细思考了武子钦和小少年辩驳时所说的话,难得反省了自己。
这一路来他们都对此事讳莫如深,只字不提,偏那小少年所言,句句都踩在了不该踩的地方,可又意外的,同时解了太子、三皇子以及皇帝之间的心结。
……
楚言一路朝着晓翠园去,步伐悠哉,思绪散漫——那中年男人举手投足给人的感觉不像当官的,又能随意跑来江州给自己儿子找大夫,还有疑似未来虎啸军少帅的少年称其“老爷”。
除了皇帝,应该没有别人了吧?
以防万一,就当他是了。
希望自己后来的表现能让这位皇帝老儿扭转对自己的态度,哪怕傻些呢,也决不能让对方觉得自己是个恶毒的纨绔,不然不方便她以后抱大腿。
毕竟她可是要当丞相的人啊。 启合帝疑心重, 又遣人去查了顾宴, 第二天不仅知道了顾宴这些年在江州的所作所为, 还知道了顾宴带着弟弟去的那家医馆里确实是有位性格乖张的大夫, 不仅因为顾宴没付药钱就把顾宴扣下,还处处言语挤兑。
启合帝的侍从打探仔细后, 将那晚之事详细记述在纸上,呈给启合帝看, 启合帝看后笑得直摇头,觉得顾宴这小少年虽然矜娇, 但人却不坏, 会为了救弟弟不讲规矩纵马过街, 也会因为没给药钱乖乖留在医馆。
倒是有颗赤子之心。
第三日一大早,启合帝登门顾府。
他也没有刻意隐瞒, 直接就拿出了可证明自己身份的信物,让顾府的人送去给还在衙门办差的顾尚文, 吓得顾尚文整个懵掉,连忙赶回了家。
顾尚文一进待客的花厅便要行大礼,被离得近的武子钦拦下,然后就听一旁的太子穆玺隐晦地表示启合帝不想让太多人知道他微服出巡这件事。
顾尚文也不笨,立刻就顺着他们的意思, 换了称呼和礼节,只是态度上依旧恭恭敬敬小心翼翼, 使得在场众人都想起了他那胆大包天的儿子。
太子穆玺似笑非笑地问:“听闻顾大人家中有一子, 在江州可是出了名的小霸王?”
顾尚文腿软了一下, 连连为自己儿子解释开脱,要不是怕惹贵人不喜,恐怕早就跪下求情了。
启合帝在朝上见多了可为大局含泪舍弃骨肉的臣子,见顾尚文这般反应,突然有些明白那小少年为何会把家人看得如此重要,想来也是受自己父亲影响才会如此,可身为男儿,心中怎可只有小家?
启合帝还记着楚言那句“反正我选我弟弟”,想要亲手教导纠正的念头在脑海里一闪而过。
之后启合帝说明了来意,顾尚文便立刻请了佘大夫过来。
佘大夫还是那个死样子,无论见了多么衣着华贵的人,都只是随便施上一礼,然后便单刀直入地问:“病人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