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郎_作者:海青拿天鹅(397)

2020-04-04 海青拿天鹅

    我本想跟张郅继续撒泼将他磨走,没想到这虞公子横插一脚来,倒是让我有些错愕。

    “倪夫人。”虞公子转过来看着我,“夫人受惊了,方才无事么?”

    那神色温和而关切,仿佛在等着我感激涕零。

    我瞥了瞥他身后一脸得志的阿香,心里叹了口气。    “妾无事, 多谢公子。”我向他行了个礼,谢道。

    虞衍, 字文长,是海盐虞家的次子。

    天下无论多么偏僻的小城,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大姓,在海盐县,虞氏就是第一大姓。

    兼第一地头蛇。

    海盐经商之风浓郁,凡大族必有经商产业, 虞氏亦不例外。海盐靠河傍海, 虞氏以江洋漕运起家,据说早年还干过些不干不净的事, 但早已洗白上岸。到前朝崩坏之时, 虞氏已是海盐最大的船商, 且城中半数的米面布匹生意都归虞氏所有。

    吴郡受战火连累甚少,虞氏经累世积聚, 渐成一方巨富。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 虞氏积累巨资之后, 致力成为豪族。

    其道有三。

    一乃置地买田。光在海盐一地, 虞氏就有良田数百顷, 而扬州别处各郡亦也有产业,说法不一。

    二乃攀附。扬州的陆氏、吴氏、徐氏等, 皆势力跨郡的名门, 虞氏与这些家族大力结交, 或以生意往来, 或是结为姻亲,关系颇密。

    三乃入仕。与别的豪族一样,此乃新贵们上升的重中之重。为此,虞氏颇为舍得,花费财力培养子弟读书,依靠各路关系,察举出仕。其中最出息的,是虞衍的叔父虞征,官至扬州郡承,别人说起海盐出身的大人物,总要先说到他。

    故而虞氏本家虽然还在经商,但势力颇大。别的不说,但说海盐县,人人都知道,侯钜能当上县长,与虞氏的提携脱不开干系。故而侯钜虽然是一县之长,但在海盐县城中,真正呼风唤雨的,却是虞氏。

    不过虞氏虽然恨不得一觉醒来就成为有头有脸的簪缨世家,但终究数辈从下,名下有大批产业,不可丢弃。故而虞氏子弟,大多仍是经商。而在虞善的两个儿子之中,长子出仕做了官,家中的产业便交由虞衍照管。虞衍虽是年轻,却在少年时就跟随虞善经营漕运,如今已经算得是虞府的半个东家。

    虞氏虽然家大业大,几乎能包下整个海盐县城,但也有不做的生意。比如客舍,又累人又薄利,虞氏向来不插手。故而我和虞衍,本是井水不犯河水,不过海盐县城不大,做生意的人便算同行,总会遇到。

    我来到海盐那年的中秋,虞氏大宴宾客,连外地的主顾都请了来,声势浩大。那时,我才接手万安馆三个月,花了钱将里外修整完毕。由于前面那败家子将万安馆的名声糟蹋得太多,万安馆生意冷清。故而我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很是振奋,打听清了虞府招待宾客的主事之人是虞衍,亲自去了一趟江边的漕运码头,将虞衍拦住。    虞衍看了看泼得满地狼藉的鱼虾, 皱了皱眉, 道:“张郅竟这般粗鲁。”

    我说:“张县尉也不过是秉公办事罢了。”

    虞衍面色不豫。

    这时, 仆人们已经七手八脚地收拾起地上的鱼来。

    郭维也动手将两条鱼扔回桶里, 看了看我, 又看了看虞衍,目光中颇有意味。

    他什么意思,我自然知道。

    那掉了包的私盐还在客舍里藏着, 为免节外生枝,还须得尽快处置才是。

    但如今虞衍在此, 此事虽是要紧, 却也只好放一放。虞衍这样的人, 又主动来帮了我的忙, 对于我这样的小民来说,自然是莫大的荣幸,无论如何也不能将他敷衍打发了。

    我只好摆出感激的神色, 对虞衍道:“今夜之事,多亏了虞公子。此处脏乱,还请虞公子随妾到堂上雅间去坐。”说罢, 我让老钱等人处置后事,又吩咐小莺去准备茶水和点心, 引虞衍往前面去。

    因得张郅的惊扰,万安馆的宾客们皆有些惶惶然之色, 不少人聚在堂上议论着, 见到我, 纷纷围上来。有几个人脸上颇有些怒气,似乎想质问,但见到我身后的虞衍,倏而打住。这时,已经有人上前与虞衍见礼,就算是不曾见过虞衍的人,也听过他的名声,见得这般,皆露出诧异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