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郎_作者:海青拿天鹅(674)

2020-04-04 海青拿天鹅

    他即刻闭上了眼睛。

    见桓瓖换了个容貌从桑林里走出来,那两个侍从都露出惊奇之色。

    “怎去了这么久?”公子问我。

    我说:“秘术么,自然要久些。”

    桓瓖却急不可耐地问他:“这脸可是我原来模样?”

    公子不解,狐疑地将他看了看,道:“不是你是谁?”

    桓瓖似松了口气,看看我,翻个白眼,上了马。

    众人再度前行,未几,眼见就要到了关卡面前。

    只见那边闹哄哄的,士卒正拦着过往的旅人为难,阻断了道路。过往人等,无论平民或是贵胄,都被拦下来查验,一看即知架势非同小可。

    “你可曾带了通行符令?”公子问桓瓖。

    “谁作奸犯科之时还带那些。”桓瓖面无表情,“先前瞿连的符令倒是在我身上,不过敢不敢用另说,云霓生已经都扔到河里了。”

    我无辜地眨眨眼。

    公子皱眉,道:“那我等要过关,还须得准备一番问对。”

    桓瓖冷笑:“用得甚准备。”

    说罢,他二话不说拍马上前。早有两个士卒看到了他,即刻上前阻拦,桓瓖勒马,举着鞭子便是一顿抽。

    “我也敢拦,尔等瞎了眼!”他怒骂道。

    那两个士卒定睛看去,神色骤变。

    “将军!”他们忙慌慌张张地收起兵器,行礼,“拜见将军……”

    这时,领头的行长也匆匆走过来,将那两个士卒喝退。

    “将军!”他点头哈腰地向桓瓖赔罪:“将军息怒!他们方才忙昏了,不曾看清将军尊颜!将军息怒……”

    桓瓖得了他一番奉承,面色稍缓下来。

    “光天化日,尔等不在营中操练,在此处做甚?”他仍骑在马上,面色不悦地问道。

    行长道:“今日天还未亮,北军中候便已发令各营,说京中要捉拿谋反要犯,令我等拿着画像封锁雒阳方圆百里的各处要道,搜查乡邑。我等接了令,便被派到了此处。”

    说罢,他看着桓瓖,有些讪讪:“营中的司马他们都去找了将军,可将军不在……”

    桓瓖“哼”一声,道:“我昨日便告假出京办事,自是不在。”

    那行长连声称是。

    我看着他们说话,心中明白过来。怪不得桓瓖一点也不顾忌,他是北军的左卫将军,这处关卡的士卒就是他帐下的人。

    桓瓖又摆着官威将他们训斥几句,正要领着我们离去,却听公子向那行长道:“你方才说,雒阳方圆百里都封锁了?”    行长愣了愣,目光将公子上下打量, 似乎在想他是何来头。

    “答话。”桓瓖在旁边道。

    行长忙道:“正是。北军的兄弟全都出来了, 上面命令无论进出, 都要严查。”

    “那画像何在?”公子又问。

    行长忙让士卒将两幅肖像呈上。

    我瞥去,只见上面画着的正是太后和皇帝的模样。虽看得出是临时赶工,画师无法画得太细致,但脸型和眉眼大致可认。

    而与寻常的通缉画像相比,画像还有一个颇为高明之处。两幅像的下方各有小字, 说明了二人体貌特点。比如, 谢太后的手腕上有一颗痣,皇帝的颈后有一块指甲盖大小的胎记。这二人的身份倒是没有写, 只说是通缉谋反要犯, 赏格奇高, 无论死活,每人名下皆可赏百金。

    众人看过之后,心照不宣地交换了一下眼色。东平王虽棋差一着,但这补救之事倒是做得细致。此地离雒阳有一日路程,网撒得这么开,如果皇帝和太后如果皇帝和太后没有易容, 或者离开雒阳之后便懈怠下来, 只在雒阳附近找地方躲起来, 只怕不好逃开。

    “这般大动静, 京中究竟出了何事?”桓瓖煞有介事地问道。

    行长苦笑:“我等也不知, 上头除了通缉, 什么也不曾说。将军看那画像,上面连犯人姓名也无,我等只好揪着相貌查验。”说着,他瞥了瞥四周,上前压低声音道,“不过小人一早就听人议论,是宫中出了大事。许多人都看到宫中起了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