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郎_作者:海青拿天鹅(81)

2020-04-04 海青拿天鹅

    突然,我停下,一挥塵尾,“叱!”

    一阵白烟突然腾起,伴以馨香,待得散尽,案上黄金已经不见了踪影。

    大长公主看着,惊得瞪大了眼睛。

    我则神色平静,在案前蒲团坐下,取出龟壳铜钱,贞问数次之后,又用八卦推演。

    直至半个时辰之后,我才停下来。

    “如何?”大长公主忙问。

    “公主所问之事,奴婢已了然于心。”我说,“方才卦算,于大势,乃下坤上艮,喻小人猖獗而君子困顿,乃社稷之危;于公主,乃下坎上艮,喻道险且长,恐前程不利。”

    大长公主面色沉下。

    “可有破解之法?”她紧张地问道。

    “以玄术而谓,凡事皆有生门及死穴。”我说,“虽道路险阻,若不失时机,顺势而为,则可寻得生门,左右逢源,事半功倍。”

    大长公主神色一振:“生门在何处?”

    我说:“以公主之见,荀氏依托者为何人?”

    大长公主道:“荀氏得以崛起,把持朝政,皆因有太子。”她说着,一惊,“你是说……”

    我笑笑,看着她,“大长公主可知太子良娣荀氏?”    “荀氏?”大长公主愣了愣。

    太子的妃嫔不少, 除了太子妃谢氏之外, 还有嫔妾数位。其中,最得太子宠爱的,是良娣荀氏。

    荀良娣是荀尚的族侄女, 与太子亦算得表亲。

    据说有一回, 太子到荀尚家中作客, 恰好遇上了当时在园中与姊妹嬉戏的荀氏, 一见倾心,回宫后茶不思饭不想。

    荀氏的父亲是弘农的一个县令, 原将荀氏许配给了同乡的故交之子。荀尚得知此事之后,做主毁了婚约,不日之后,将荀氏送入东宫, 为太子纳为良娣。

    彼时,太子妃谢氏已经生下嫡子,且封为了皇太孙。荀氏到了东宫之后, 亦是争气, 隔年也生下一子。太子大喜,曾兴冲冲地去皇帝面前涛封, 被骂了一脸无趣。

    即便如此, 太子对荀氏仍宠爱不减不减, 人人皆知东宫之中, 宫人不畏太子妃, 却畏荀良娣。

    我说:“荀氏声势虽盛, 但其党羽并非独荀氏一家,还有众多亲故,其中最强者,当是谢氏。”

    大长公主颔首:“正是。”

    我说:“奴婢所说生门,正在谢氏。只须将谢氏拉开,荀氏之势便如断了一臂。”

    “谢氏?”大长公主皱眉,“可谢氏一向对太子忠心耿耿。”

    我说:“谢氏忠心者,非太子,乃皇太孙。谢氏自不会去反太子,但对荀氏可未必。”

    大长公主沉吟,没有言语。

    荀尚辅政以来,为巩固权威,重用亲故。凡与荀氏有些关系的人,皆受笼络。

    不过,谢氏除外。

    皇帝有意传位皇太孙,是众所周知之事,荀氏既以外戚之身而得以权倾天下,自然知道利害。在荀尚眼中,皇帝已行将就木,那么沈氏便早已不足为惧,要提防的,正是将来会像自己一样,因外戚身份而受新皇倚重的谢氏。

    我继续道:“前两日,东宫曾有一事,不知公主可曾听闻。”

    “何事?”

    我说:“前两日夜里,太子在宫中饮酒,喝得酩酊大醉。太子妃劝了两句,竟被太子殴打。太子咒骂她是毒妇,骂皇太孙是孽子,扬言等到继位便将二人废了。”

    大长公主讶然:“哦?”

    我说,“太子不喜谢妃和皇太孙,乃众所周知。公主若是谢氏,此时最担忧的,当是何事?”

    大长公主闻言,目中微光闪现。她从蒲团上站起身,在祠堂中来回踱步,面上满是兴奋之色。

    “可就算联合了谢氏,又如何反得?”大长公主道“荀尚乃太傅,手握禁卫,且如今已宿在了宫中。”

    “这岂非正好?”我微笑,“太傅手中掌握的不过是北军,而过了司马门,便是殿中诸将管辖,无圣上谕令,北军中候其他禁卫皆不得入内。太傅住在宫中,正如在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