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郎_作者:海青拿天鹅(836)

2020-04-04 海青拿天鹅

    我知道他当下的担忧。

    雒阳的城墙和城门虽号称天下第一,但多年来因得国库空虚修缮不力,有些地方已经破败。北军有数万人,然而雒阳的城墙长数十里,将兵力摊开,其实颇为薄弱。王霄能做的,便是选那容易被破城的地方多派人手,一旦打起来,吃力难免。

    再加上雒阳刚刚被北军夺得,其中定然还藏着不少赵王的余党,一旦这些人里应外合造起反来,北军腹背受敌,则颇是危险。

    对此,商议之时,我对王霄和谢浚道:“雒阳太大,若要守得稳妥,当下兵马远远不足。相较之下,宫城更小,城墙更为高大坚固,若我等退守宫城,莫说坚守一日,便是半个月也不足为惧,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王霄摇头;“此事在下也曾想过,乃是不可。北军将士大多出身京畿,其中有三成,家眷在雒阳城中。举事之时,我曾向弟兄们担保必不教他们父母妻儿受兵祸之累。先帝驾崩以来,弟兄们受许多苦,多是为了给家人多挣一口衣食;当下他们群起响应圣诏,也是盼着铲除奸佞之后,京畿安定,保家人不再日日担惊受怕。如今我等若未战而弃城,这些将士只怕要为我等寒心。”

    这话出来,龚远等一众将官纷纷颔首。

    我看了看他们,亦不禁沉吟。

    此言,虽有些妇人之仁,却也并非不切实际。

    北军之所以从京畿的良家子弟中选拔,除了就近方便之外,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易于掌控。这些人的家眷都在京畿,他们逃无可逃,一旦京畿陷入危难,他们就算只是为了保护家人也必定死战。

    这主意打得好,只是不想到了需要退守保命的时候,反倒成了掣肘。

    “将军此言甚是。”谢浚忽而开口道,“我有一策,可保两全。据我所知,宫中有许多闲置宫室,多年无人居住,北军在雒阳城中有多少家眷,可悉数迁入宫中,如此,一旦雒阳守不住,军士退守内宫,可免除后顾之忧。”

    王霄讶然。

    “可那是宫禁,将士家眷大多是百姓,岂非犯禁?”他说。

    谢浚淡淡一笑:“当下之势,我等以数万敌十万,若无士气,便是有金城汤池亦不可为。不瞒将军,我出征之前,秦王曾交代,北军乃王师,危难之时坚守雒阳,殊为不易。一旦举事有变,不可勉强,宁失了雒阳和宫城,也不可让北军将士失了一人。至于后事,一应责任皆由秦王承担,与北军众将士无干。”说罢,他看着王霄和一众将官,“秦王如今是大司马大将军,圣上将雒阳交由其代管,自有处置之权。当下乃非常之时,秦王连丢失了城池宫禁尚且不惧,又何惧区区规矩?此事,诸位万万放心才是。”

    众将望着谢浚,神色不一,但都颇有些动容。

    就连龚远这方才还对秦王颇是不屑的人,此时看谢浚的目光,也有了些松动。

    我心中冷笑。

    什么以北军为先,秦王又不是什么未卜先知的神仙,怎会预料得这么许多。这话,八成是谢浚为了替秦王拉拢人心,随口鬼扯出来的。

    王霄等人都是公子的旧部,谢浚为秦王来市恩,分明就是来撬公子墙角。

    所以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亏公子还觉得谢浚是个光明磊落的君子。

    可惜这般时候,我除了帮着他说话,也别无他选。

    王霄询问地看向我的时候,我只得道:“谢长史此言甚是,时辰紧迫,还望将军莫再犹豫。”

    王霄应下,向谢浚一礼:“如此,在下替将士们谢过秦王及长史。”

    谢浚将他虚扶一把:“此乃理应之事,将军言重了。”

    众人又商议了一番,散去之后,我留在原地,瞅着谢浚。

    谢浚发觉了,也看向我。

    “霓生,”他说,“何事?”

    我说:“长史也是雒阳人,不知家人现在何处?”

    谢浚道:“他们当下皆不在雒阳,去年我等将圣上营救出宫之后,他们便已经回到了南阳老家。”

    我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