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下听人说,整个顺天府的百姓,不羡慕杨家庄子富庶,只羡慕杨家庄子的娃子们能读书。”
李祹疑道:“女学?连女娃子也要去读书吗?”
崔承恩点了点头,答道:“是的,女娃子也要读书。当初也不是没有人反对,可是杨状元说,庄子上的事儿他说了算,不听话的就滚蛋,所以也就没人反对了。”
“当真霸道!”李祹感叹了一声,又说道:“就没有人举家搬走么?他到底为什么要这么做?”
崔承恩摇头道:“谁愿意搬走?找遍整个大明,杨家庄子也只有这一处,谁也不愿意搬走,所以也只能听凭杨大少爷胡闹了。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臣下倒是听到过一些消息,说是从杨状元府上传出来的。”
见李祹一副颇感兴趣的样子,崔承恩便接着说道:“杨状元说,以后这男娃子识字,娶的媳妇也识字,生出来的娃子便不会太蠢,只消略微教一教,便能考个秀才举人甚么的。”
李祹点了点头,沉吟道:“这便是人人读书识字的好处么?我朝鲜国百姓却是会说不会写,却又为之奈何?”
正说话间,两人已经慢慢走到了庄头,随便找人打听了一下,便找到了杨府,递了名贴礼单,又对门子说道:“劳烦小哥通传一声,就说朝鲜李祹,前来拜访状元公。”
此时的杨少峰,正坐在灶台的前面,往灶中添一把柴火之后又拨弄了几下,对朱瞻基说道:“马上快好了,一会儿是你自己给你媳妇送过去,还是让灵儿替你送过去?” 朱瞻基自觉身为皇太孙跑来杨少峰家里蹭吃蹭喝还打包的行为不太好,不适合让李祹这个外臣瞧见,所以干脆打包了一大堆的吃食回了自己的院子,扔下杨少峰自己来面对忽然上门的李祹。
而杨少峰对于李祹早早的跑来求见自己没有丝毫意外,甚至连李祹送来的礼物也是照单全收,没有半点儿客气的意思。
除了所谓的“高丽贡女”。
虽然李祹没在礼单上直接写明,但是话里话外的意思却是随后会让人送四名高丽贡女来杨少峰府上侍候着,仿佛杨少峰的家里若是没有高丽贡女,就会有失逼格一般。
杨少峰却是连忙拒绝了李祹的美意。
《朝野佥载》记载,唐中书舍人郭正一,破平壤得一高丽白玉名玉素,因其貌美,对她宠幸非常。郭正一夜须浆水粥,非玉素煮之不可——郭正一后来被玉素毒死了。
除了玉素这事儿之外,还有一件事情,令杨少峰对于所谓的高丽贡女没什么好感。
朱老四活剐三千宫女的事情,就连一向热衷于抹黑大明的螨清都没能编出来这么离谱的事儿,偏偏在朝鲜的《李朝实录》里面就被堂而皇之的记录了下来。
拒绝了李祹所谓的高丽贡女,又请李祹尝了一顿杀猪菜之后,杨少峰才笑眯眯的问道:“忠宁大君不在顺天府体验一下大明的小年滋味,怎么跑来了杨家庄子这种小地方?”
李祹笑道:“状元公实在是太过于谦虚了。若杨家庄子都成了小地方,那汉城又算得上什么?不过,忠宁此次前来,确实是有一事,想向状元公请教。”
杨少峰笑道:“大君请说,若杨某能帮得上,必然不会推辞。”
李祹点了点头,又向杨少峰拱手致意,然后才道:“那忠宁就不客气了。”
斟酌了一番后,李祹说道:“我朝鲜偏居于东海,一向仰慕中原文化。只是,我朝鲜百姓鲁钝,学不会中原文字,有其言而无其文,忠宁亦多悯此情。
如今忠宁来见状元公,便是想请状元公指点,该如何才能让我朝鲜百姓也能像中原百姓一样读书识字?”
杨少峰顿时就被气笑了——好嘛,合着你们棒子想要折腾自己的文字不是一天两天了?这大明还没凉着,就想着要玩自己的文字了?
果然是养不熟的玩意儿!
杨少峰正暗自琢磨着,李祹却又接着说道:“忠宁想着,是不是可以找一种能为汉字注音的方法?
纵然百姓鲁钝,学不会汉字,可是只要能学会注音,便能依据注音读出来汉字,不也方便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