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至极的杨少峰干脆对郑和说道:“郑公公回头让给教这些昆仑奴说人话,或者给我弄个通译过来。”
郑和笑眯眯的道:“通译有现成的。不过,咱家觉得殿下说的对,看这些昆仑奴打拳,不如弄几个武僧或者是军中好手来打,还好看。”
杨少峰呵了一声道:“那些秃驴打拳有什么好看的?军中的那些杀才们打拳又有什么好看的?动不动就打出人命,让他们打拳,不成。
不过这些昆仑奴就没什么问题了,只要调教得当,基本上不会出现打死人的情况,就算出现了,也不过是几两银子就能解决的问题,不用心疼。”
朱瞻基瞧着杨少峰道:“上次让那些劳工们运送丹陛石的时候,你好像也是这么说的吧?说是要让大牲口歇歇,累死了劳工不心疼。”
杨少峰道:“你这不废话么?一个劳工多少钱?五两银子!一个大牲口多少钱?好一点儿的都得几十两银子,哪个值钱?
别说那些没用的,这些昆仑奴归我了,等郑公公的通译到位了,咱们就准备大明第一届拳王争霸赛。还有,你记得让徐景昌把消息传出去,欢迎勋贵们来下注。”
朱瞻基一脸懵逼的问道:“那你的教材呢?不写了?” 各种各样精美的菜肴都给备上,酒水端到桌子上,然后杨少峰和朱瞻基开始跟郑和一起喝酒。
等到几杯神仙醉下肚,杨少峰就问道:“海上风浪极大,郑公公此行可还顺利么?”
杨少峰现在更关心郑和下西洋的事儿。
至于朱瞻基问的那些教材编写工作,杨少峰决定先战略性停止更新,或者说暂时太监了也行——贵为一个网络小说作者,随时能太监随时能复更那是基本技能好吗……
郑和端起酒杯,说道:“托皇爷的福,咱家这次出海,倒是顺利无比,整个舰队去了多少人,就回来了多少人,还多了十六国的使节。
就是蒲日和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刚回到泉州,就被一匹失控的奔马给撞死了,也是够倒霉的。”
瞧了杨少峰一眼,朱瞻基拿起手巾擦了擦手,叹道:“正所谓生死有命,这一切也是他的命数。”
杨少峰也假惺惺的劝道:“郑公公不必太过伤心,还是应该保重身体才是。”
郑和先是谢过了朱瞻基,然后对杨少峰道:“那蒲日和是蒲寿庚的侄儿,原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咱家有什么好伤心的?
咱家这次带他出海,也不过是看中了他家的海图。如今海图既然已经到手,谁还管他去死?”
杨少峰瞧着郑和的神色不似作伪,便笑眯眯的问道:“郑公公这一次出海,可有什么斩获?”
郑和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叹了一声道:“斩获?没有。倒不如前几次出海的时候,还有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和苏门答剌伪王苏干剌敢跳出来。
现在到好,舰队所至之处,基本上都会准备好贡品和补给,简直是一个比一个乖巧,直到木骨都束以南的地方,才算是碰着这伙不开眼的昆仑奴。”
杨少峰呵呵笑着给郑和将酒杯倒满,却没有接过郑和的话茬——你一个死太监天天想着海上争锋开疆扩土?你让大明的读书人的脸面往哪里放?
郑和也没指望杨少峰能回答自己,反而又自顾自的说了下去:“不过这样儿也好,以后海路平静了,肯定要比现在强得多。
还有啊,咱家这次回来发现,大明简直变了太多了,变得咱家都快不认识了。”
杨少峰呵呵笑道:“那正好,郑公公可以好好走走瞧瞧,重新认识认识大明。”
指了指院子外面,杨少峰又接着说道:“郑公公大概还不知道吧?陛下免除了大明百姓的民赋民税,百姓的负担较之历朝历代,都可谓是最轻的了。
还有这顺天府,如今完工的部分,也不过是十之三四,想要彻底完工,估计还得有个五六年的时间。”
郑和点了点头,叹道:“说的就是这顺天府啊。咱家上次来顺天府的时候倒还不觉得什么,这次一来,却是整个都变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