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
夏原吉直接开口说道:“既然两成归国库,那这事儿就是老夫自己的事情,自然要多上些心。状元公放心,老夫明天下了朝就去银行办理贷款,最晚到明天晚上,老夫就让人把银子给你送过去。”
杨少峰笑着道:“得了吧,您还是跟其他的大佬们好好商量商量,看看一人认购多少,别到时候谁多了谁少了再打起来。”
夏原吉呵呵笑着说道:“那行,老夫也不跟你争辩这个,等明天下了朝,老夫就进宫去求见陛下。”
杨少峰闻言,便从椅子上起身,向着夏原吉行了一礼,说道:“既然如此,那下官也就不打扰夏部堂了,这就先行告辞?”
夏原吉同样同起,向着杨少峰拱了拱手,笑着说道:“好,老夫也不跟状元公客气了,请。”
回到了杨家庄子,杨少峰就直接找到了赖在杨家庄子的朱瞻基,笑道:“成了!明天你记得进宫去找祖父大人,这事儿不能光让夏老抠自己出力。”
朱瞻基斜眯着眼睛道:“那你呢?又想把我推到前面去干活,你躲在后面当咸鱼是不是?” 夏原吉的心情很好。
这个所谓的远东商号的股本确实挺贵,一千两一股的价格并不是谁都能投得起的。
但是远东商号的前途也很光明——有皇太孙朱瞻基的参与,就等于是有了朱老四和朱高炽的参与,皇家三代背书,意味着这家商号以后源源不断的收益。
另外,彻底放开了海禁,就等于大家又多了一条来钱的路子,再清高的官员也不会嫌弃自己的合法收入太多。
更重要的是,大明缺银子。
远东商号的第一个目标是倭国,而倭国又有石见银山。
所以夏原吉摆平文官们的速度很快,再加上徐景昌去摆平勋贵和武将们的速度,短短几天的时间,文武官员们就难得的达成了一致,打算一起推动开放海禁。
只不过,让夏原吉和杨少峰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彻底放开海禁的事情居然会卡在朱老四这边。
跟预想中文官会不同意开放海禁的情况不同,现在的情况是朱老四不太愿意放开海禁——彻底放开海禁,对于民间有好处,对于国库也有好处,但是对于内帑却没有什么好处。
因为郑和手下的那支舰队不仅仅是大明最大的舰队,就算是放眼整个世界,也当得起第一舰队这个称呼。
“及临外邦,番王之不恭者,生擒之;蛮寇之侵掠者,剿灭之。”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舰队开始只有4000人,后来陆续才增加到1.9万人;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总计仅1.77万人。
而郑和手下的舰队,人数在2.7万人以上。
手握这么强大的舰队,只要朱老四愿意,所有的海上生意都将是他自己的,而且不涉及到什么关税和商税,根本就不用分出哪怕一口汤来给别人喝。
可是一旦彻底放开了海禁,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到海上经商,再加上杨少峰和朱瞻基所说的商税和关税,原本全部到内帑的银子就得分润一部分到国库。
所以一听到朱瞻基和杨少峰提出来要彻底放开海禁,朱老四的脸色就有些不太好看。
杨少峰和朱瞻基想折腾什么商号,想要带着勋贵和文武大臣们一起出海做生意之类的,朱老四并不介意,甚至还打算再拨给他们几艘宝船。
毕竟是自己的孙子自己疼。
但是真要是彻底开放海禁,免谈。
杨少峰很头疼。
朱老四犯了一个不是错误的错误。
他自己牛逼,能把勋贵和文武官员们摆成他想要的任意姿势,但是他的子子孙孙都能这么牛逼?
瞧瞧挂在煤山上的那个倒霉孩子,但凡有他老四的三分手段,也不至于被逼到卖了宫里的金银器皿来筹措军费了。
琢磨了半晌之后,杨少峰才躬身道:“祖父大人再考虑考虑?”
“不考虑,”朱老四想也不想就直接拒绝了杨少峰的提议:“海上风浪极大,一旦遭遇不测,便是船毁人亡,血本无归的下场,朕不能因为国库就眼睁睁的看着百姓冒此大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