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颢毫不犹豫的道:“必然有人会藏匿物资,无论是药材还是石灰,只要是有用的东西,就会有人敢囤积居奇,等着合适的机会发上一笔横财,所以更多的还是要强制征收,对于那些藏匿物资囤积居奇的,该抓的抓,该杀的杀!”
杨少峰却皱起了眉头,问道:“若百姓是为了留下自家所需呢?”
沈颢道:“学生以为,老师征用这些物资乃是为了整个莒州城的百姓,若是莒州城的疫情去了,那他们藏与不藏,都没有任何分别。如果莒州的疫情不能解决,就算他们藏下再多的物资又有什么用?终究是躲不过去的。”
杨少峰点了点头,却又意味深长的道:“为官之道如何,为师说不好,因为为师这个官当的,和其他的官员本就不太一样。
但是你们却又不同,为师能护得你们一时,却护不住你们一世。
所以无论如何,心怀百姓,国家为重,这才是一个官员的持身之道。
为师只希望你无论什么时候,心中都要记得百姓和国家,记得民族大义,凡事不能违背了自己的良知。”
沈颢自小的经历如何,杨少峰也不太清楚,但是现在看来,沈颢的心性却是太过于狠辣了一些。
如果培养得好,这是一个狄仁杰一般的能臣,若是培养不好,只怕会变成张汤一般的酷吏。
而自古来,又有哪个酷吏有什么好下场了?
……
陈后兴隐瞒不报疫情的原因,杨少峰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但是杨少峰同样没把莒州的疫情上报到朝廷。
身处疫区,封闭隔离才是王道,没有无线电也没有网络,这时候派人出去报信,反而有可能将疫情传播出去。
再加上来莒州之前留下的那封书信里已经大致交待明白都需要些什么,所以杨少峰倒也不慌。
跟这些破事儿相比,杨少峰更关心莒州城内和城外的疫情到底大到了什么程度,还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解决这场疫情。
另外,则是诸城和寿光出现的疫情。
谁也不知道诸城和寿光的疫情是属于哪一种,跟莒州又有什么样儿的关系——在交通不是很方便的大明,三个地区出现的疫情很有可能不是同一类别的!
就像是莒州现在的疫情一样,目前所知道的消息就是来病快,传染性极强,从发病到死亡只有短短三五天的时间,而诸城的疫情则要好的多,起码没有这么强的致死性。
心中暗自盘算了半晌之后,杨少峰才走出了屋子,在太阳底下半眯起了眼睛。
炎热的夏天,是传播疫情的好时候。 当安东卫达到莒州之后,杨少峰就开始了对莒州城的全面封锁,不仅禁止了所有人的进出,还将所有染疾的百姓全部集中到了一处,由专门的大夫做好了防护之后去诊治。
当然,所谓的防护,基本上也就是勤洗手,用酒精消毒,每天需要换十几次的衣服,戴着口罩去给染疾的百姓诊治——连口罩都是让青楼的姐儿们赶工缝制出来的简易产品,远达不到后世那些专用口罩的标准。
除此之外,剩下的防护手段基本上就等于零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将染疾的百姓集中起来诊治,强令整个莒州城内没有被传染的百姓们待在家中不许外出,再加上开始抛洒石灰和醋来消毒,这三条就已经将整个莒州的疫情控制住了一大半,起码不会再大面积的无度扩散了。
然而莒州城的百姓们却难以理解。
历史上中原王朝出现的大疫并不少,截止到永乐二十年止,光是有记载的就有四十九次之多,最近的一次就在永乐十一年的邵武大疫,死绝者一万两千户。
一万两千户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按照每户五口人的标准来计算,一万两千户就相当于六万人,大概就是相当于三个莒州城那么多。
而且历史上许多次的瘟疫在无法治疗时,往往会选择将患病的地区全面封锁住,然后任由百姓自生自灭。
这些故老相传下来的例子,让整个莒州城中的百姓都陷入了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