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优秀青年_作者:天煌贵胄(796)

2020-05-19 天煌贵胄

    朱高炽点了点头,说道:“还是得折腾宝船,还有京城的皇家学院,更是得好好扶持,万一他们哪天就能折腾出来航速更快的宝船或者折腾出来更快的通信方式呢?”

    朱高燧呵了一声道:“那就是你的问题了,跟我没什么关系。对了,二哥那边怎么说?我同意了,二哥呢?他会不会同意?他那脾气可跟我不一样。”

    随手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给朱高燧之后,朱高炽笑着道:“瞧瞧,这是你二哥写过来的信。

    他已经同意了。跟你一样,他也是直接就把他家的那几个儿子给卖了,然后选择自己留在大明混吃等死,就连理由都是一模一样的。”

    瞧着朱高燧开始翻动信纸,朱高炽又接着说道:“你二哥比你还狠,你是把儿子全卖了,可是他不光是卖了儿子,还把孙子全给留下了!”

    朱高燧的脸色也变得越发精彩:“让这些王太子都留在大明进学,等到继承王位之前再返回封国,当真够可以的嘿!”

    见这两个人越扯越偏,杨少峰忍不住开口道:“义父,您老人家关注的重点是不是有些不对劲?”    听杨少峰这么一说,朱高炽便扭头问道:“哪儿不对劲了?”

    杨少峰反问道:“人呢?船呢?”

    朱高炽现在急吼吼的要搞推恩令而且丝毫不加掩饰的行为倒是没什么,毕竟朱老四总会有挂掉的那一天,而朱老四一挂,很多被朱老四强压下去的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而这些问题根本不是朱高炽可以继续压制的。

    最起码,朱老四亲率大军南征北战,对于军队的掌控力就远不是朱高炽能比的。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基本上都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后来的皇帝们却只能不断的跟文官武将们玩妥协。

    就像是最终唱了凉凉的大明,不是后面的历代皇帝们不知道百姓的重要性,也不是他们全都傻到认为自己这个天下要靠文武百官去治理。

    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朱重八和朱老四在军中的威望,根本就压制不住军队,只能依靠文武百官。

    估计朱高炽也是明白这一点,所以现在才会急着玩移封推恩的把戏。

    但是问题就在于,人呢?

    是,现在朱高炽提出来这套置换封地之后推恩分封的把戏确实是个好套路没错,远在西域的朱高煦和近在眼前的朱高燧也表示支持甚至愿意带头卖儿子也没错。

    可是真正的问题在于,就算是朱高煦和朱高燧愿意带头卖儿子,朱高炽也把自己的那些儿子都给卖掉,其实也根本没什么鸟用。

    因为大明百姓的数据就摆在那里,不到七千万的人口跟明末时期近两亿的人口完全就是两个概念。

    在没有足够多的百姓的情况下,就算是大明的所有藩王们都愿意卖儿子,也愿意掏空了自己的家底来置换封地,也依旧没有多少百姓可用。

    难道指望这些藩王们自己去开荒种地?

    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哪怕这些藩王和宗室们闲的没事儿跑去吟诗作赋甚至有人跑去研究药物,也不会有人愿意种地。

    毕竟都是当猪养的。

    同时,大明的国库也承担不起一次往外迁移几千万百姓所带来的损失——

    哪怕是不考虑百姓出海需要无数的牛羊和种子等等生产资料,光是因为百姓减少而造成市场的萎缩,从而使得国库收入下降,现在的大明国库就承担不起。

    因为现在各地修建河道桥梁的工程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大把的银子花起来就像流水一般。

    哪怕是再退一步讲,大明现在就迎来人口大爆发,百姓的数量从现在的不足七千万暴涨到一亿甚至两亿,其实也没有多大的用处。

    因为要转运百姓出海,就必须得依靠宝船。

    而宝船的建造跟普通舢板的建造根本就是两个概念,一艘宝船从开始建造到下水足足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根本不是说建就能建成的。

    更别说在没有蒸汽机的情况下,宝船在海上只能依靠风力和人力划桨,想要转运一次百姓,往往需要一年甚至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