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位,一位是高干,乃是袁绍的外甥,一位是荀谌,乃袁绍的幕僚。
两人先言明如今形势之危险,待韩馥慌恐问计之时,却又不正面回答,反而接连三问。
一问,君自料宽仁容众,为天下所附,孰与袁氏?
二问,临危吐决,智勇迈于人,又孰与袁氏?
三问,世布恩德,天下家受其惠,又孰与袁氏?
韩馥三答自己不如袁绍。
两人便言,为今之计,便是将冀州让与袁绍,
一则,袁绍得到冀州,必定厚待将军;二则,如此一来,公孙瓒便不能与他抗争。
这样,将军既有让贤的美名,又会比泰山还要安稳。
韩馥听完,却一下子收敛起脸上的惊恐之色,让人直接将两人赶了出去。
回到内室,韩馥郑重的对一饮茶之人说道,“真如先生所言,袁绍那厮,果然图谋我冀州。”
“那将军如今可有决断?”
韩馥答道,“愿与谯县公主结为同盟。”
原来饮茶之人正是郭嘉,他与许定早高干等人一步,先到韩馥府上,与之言明袁绍的阴谋,并断言这几日定有说客上门,若将军听信他们的说辞,往后便只能仰人鼻息,将自身安危寄于袁绍信守承偌,不念旧怨。
果不其然,高干与荀谌上门游说,正如郭嘉先前所言。
与其屈居人下,仰人鼻息,他自然更倾向于以冀州之主的身份与谯县合作。
话说高干与荀谌两人被赶出邺城,正百思不得其解,便听闻谯县将在冀州各郡建行商处,售卖谯县商品,且各行商处可自配武备五百人。
冀州有十郡,这意味着将有五千谯县军驻扎在冀州。当初不过几百谯县军便击退董军数千人马,而如今,是五千谯县军,而且冀州本就兵强马壮,两者合盟,任谁要对冀州动手,都得好好掂量一下了。
袁绍阴谋破产,自不提东袭之事,公孙瓒也罢战息兵,谯县的队伍陆续来到冀州各郡,四方达成巧妙的平衡。
郭嘉功成身退,换徐庶与许定总揽冀州之事。
郭嘉刚去外面溜达了一圈,搞了点事,回到谯县,自家门口也出状况了。
二月,孙坚率领豫州军向梁东进发,辗转攻打洛阳;而董卓派徐荣、李蒙四出虏掠,双方在梁县发生遭遇战,孙军情况不妙。
这事发生在豫州境内,若主公身为谯县公主坐视不理,怕会被天下人指责不忠汉室。
郭嘉向陶淘禀报了这个情报,然后陶淘的反应是,“豫州不是孔伷孔刺史吗,怎么又是孙坚领着豫州军了?”
郭嘉千种计策、万般谋略一下子哽在了喉咙。
诸葛亮解释道,“去年年底孔刺史被董卓的部将李傕等人攻杀,后袁术上表,行孙坚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
郭嘉看看诸葛亮,再看看陶淘,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滋味,瞧瞧,人家一个孩子都比你知道。
陶淘却不觉得惭愧,那是诸葛亮,智慧化身,比不过很正常,再说,这个跟她专业不对口。
不过装嘛,这个她会,并且很擅长。
“哦,那我们怎么做?”
郭嘉的意思是,董卓大逆不道,人人诛之,他们出兵帮助孙坚攻打董卓,是占据大义的。
陶淘接着听,她不信郭嘉会这么好心,白帮忙,不要好处。
然后郭嘉生动形象的表演了一番忧国忧民、痛心疾首,大致意思就是豫州百姓苦啊,我们得帮帮他们,不如就效仿在冀州的做法,正好孙将军领了豫州牧,我们帮了他,此事也好商量。
陶淘其实不是很明白,郭嘉不是那么爱钱的人呀,怎么致力于到处铺铺子呢?但是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陶淘表示她没有意见。
“你能把军费挣出来就行。”一个冀州就搭进去五千谯县军,现在又来,也不知道当初谁嫌军费贵来着,如今倒是一个劲扩军。
欲要助阵孙坚,又暴露出谯县一个很大的隐忧,缺乏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