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闲云_作者:来不及忧伤(199)

2020-07-02 来不及忧伤

    不过,身为华夏人,云不留是宁可信其有的。

    云不留觉得,这些上古修行之法虽然残缺不全,有的只有一个开头,有的只有中间,有的只有结尾。但是,比起地球上,那些玄之又玄的道家典籍和理论知识,反而要更为明确许多。

    一个是抽象的,一个则是明确的。

    在地球上,即便他云不留看了再多的道家典籍,明白再多的修道常识,也基本上不知道如何去修行。

    绝大多数修道之人,其实就是修修心,养养性罢了。

    所谓的修行,基本上指的都是心境上的修行。

    因为它是抽象的。

    但在这个世界,这些残缺的修行之法却很明确地指出,在这天地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能量,汲取这种神秘能量,就是修行。

    先是修心,让自己心静平和,然后感受外界的某种能量,再将这些能量汲取到体内,进行炼化,这便是修身。

    从某种角度来看的话,这种修行方式,就是道家的性命双修。

    而天炎部落中的那些拳法,云不留就有些想不通了。

    那些原始人前辈们,是如何从这种残缺的上古修行之法中,衍变出那种运行气血之力的修行之法的呢?

    两种修行方式,完全就是两个极端啊!

    如果要给这两种修行方式寻找一些共同点的话,那可能就是两者修行之初所具备的那种状态了。

    上古先民们的修行之法告诉他,要静气凝神,方能从天地间感受到那种神秘的能量。

    而那些原始人前辈们则告诉他,想要感受到气血之力,就必须要练拳,练到某种程度,就能感受到自身体内沸腾的气血之力了。

    而这某种程度,就是心无旁骛,要是能进入某种空灵状态,那就更好了。用上古修行法中的说法,其实就是进入极度的心静状态。

    至于其他地方,他暂时还没能发现有什么相似之处。或许最大的相似之处就是,它也属于道家的‘修命’范畴吧!

    研究了几天,云不留默默总结了下上古先民们的修为等级,发现他们的修为划分翻译成他所能理解的文字释意来看,那就是‘宇宙洪荒,天地玄黄’。

    当然,这个划分的前四个层次是他自己加上去的。

    因为在他看来,在‘天地玄黄’这四个层次之上,肯定还存在着更为强大的存在,修行之法中也略有提及,只是未能看到详诉。

    如果按这几个级别来划分修为的话,他现在的实力,似乎连最低级别的黄级都没达到。因为想要达到黄级,得要用那种神秘能量洗涤己身,让自己体内出现金色骨头,这才能算是进入黄级。

    按这个标准来算的话,炎角也就刚刚进入这一级别罢了。    平心静气,静气凝神,凝神定性……

    这是一个能够让人们感受到那种神秘能量的过程。

    用道家的说法,其实就是不断斩去自己脑海里出现的念头。

    佛家用‘斩去三千烦恼丝’的比喻,就比较形象和贴切。

    但是,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多难,试过就知道。

    云不留很难想象,一个人要如何才能进入那种无思无想无念的奇妙状态当中,他甚至觉得这根本不可能。

    他试过夜中静坐在小楼外的露台上,但入耳的不是鹅村傻勇们时不时的鹅鹅声,就是草丛里的虫鸣声,又或远处山林中的夜枭声。

    等好不容易将这些声音渐渐忽略掉,入耳的却是大湖湖水的呜咽声,大河水流注入大湖时的轰隆声,以及夜风过耳的呼呼声。

    他也试过早上的时候爬上那座高崖,坐在上面静心凝神,看能否借登高远望而心旷神怡之机入定。

    又或迎着朝阳,倾听自己的呼吸和心跳,看能否成功。

    但可惜,入耳的不仅有风声鸟声,还有鹅村傻勇们的鹅鹅声,以及隔壁鸭寨的水鸭嘎嘎声。

    他也试过用笛声来让自己进入宁静状态,但显然,这个方法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因为他的心神全都投入到吹奏当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