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闲云_作者:来不及忧伤(77)

2020-07-02 来不及忧伤

    想到自己要找移动耙训练准头,他干脆就将这些干柴们拿来练手了。不过他主要还是练习左手,他右手的准头远远超过左手。

    又过了半个小时,他才回去解决早餐。

    因为他的左手准头极为有限,那些干柴们的凶性并没有被他彻底激发出来,也没有哪根干柴想要冲到湖边和他拼命。

    就算偶尔被石子砸中,最多就是扭身张嘴一咬,在没有发现有什么敌手之后,才沉到水中躲一躲。

    云不留觉得,以后完全可以用这些家伙来练手,它们皮糙肉厚不怕砸,不像那些鹅村傻勇们,一不小心一石头过去就挂了。

    要是挂在湖边也就罢了,自己还能捡回去饭食一顿。可如果挂在湖中,就只能白白便宜那些干柴们了。

    早餐之后,他来到那块草地上,用眼神瞄了瞄,便在另一边相距有六米左右的地方,用木棍挖起了坑洞。

    挖了一米多深后,他将那根长长的空中竹筒往坑中插,用那块黑石砸竹筒上端,没多久竹筒中间便有泥土往上冒。

    如此这般,他很快就将第二根竹柱种下。

    两根竹柱种下之后,他便开始计算,六米乘六米的大小,需要在地下打入多少根竹桩?

    为了安全起见,他决定多打些竹桩下去,每隔一米五就钉一根竹桩下去,一排五根的话,五排就是二十五根了。

    这是一个不小的工作量,一天的时间,他也才种下不到十根。

    晚上回到山洞,整治完晚餐之后,他便开始煮笋制笋咸。    (求张票票,谢谢!)

    制笋咸并不困难,将竹笋切片,扔锅里煮熟,然后捞出,将水过滤掉再装罐,装一层撒一层盐,并将其压实,密封就行。

    虽然他有陶罐,但想要密封陶罐却不太可能。是以,他选择用竹筒来代替,到时只需要在竹筒筒盖的连接处抹上一层湿泥就行。

    想到笋咸,云不留便发现自己很怀念白米饭,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吃到白米饭了。

    以前在老家吃笋咸的时候,他最喜欢的,就是用自家酿的红曲米酒浇到笋咸上,加点猪油,撒点盐和味精,就那样清蒸一下。

    想到那股诱人的味道,他就越发想念白米饭。

    可想到这个世界不一定有白米饭,他就一阵怅然。

    给竹笋剥皮,用骨刀削掉沾着泥的底部,然后放到鹿皮上切块。

    切成一片一片后,放到陶罐里煮。

    竹笋才煮掉十根,就已经弄出了七筒笋咸。

    云不留觉得,这么多估计他吃上一年都吃不完。

    于是剩下的那些竹笋,他不准备煮了,留着当菜蔬吃,反正不把笋皮剥掉的话,还可以再存几天。

    第二天在锻炼之后,他继续种竹桩。

    又用了两天时间,他终于将那些竹桩种完。

    为了让这些竹桩能够更稳固一些,他又用了一天时间,用一些竹尾的细竹加上草藤,将这些竹桩用一个个三角形连接起来。

    二十五根竹柱中,四角的四根,以及中间最早种下的两根主柱是十几米高的,另外二十三根都是离地两米左右的高度。

    这些竹桩打好后,云不留没有急着铺设第一层的竹排地板。

    他以前从来不知道怎么打造一座竹屋,这些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招儿,以他觉得可行的方案,默默打造。

    在他看来,打造吊脚层并不是最困难的,真正困难的是如何打造第一层和第二层。第一层底下是吊脚层,下面有多少根加固竹柱都无所谓,不会有什么影响。但第二层,需要有足够活动的空间。

    如果柱子多了,人在里面活动肯定很不方便。

    可若是竹柱少了,稳固程度肯定也不够。

    如何保证在足够稳固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支撑的竹柱,保证最大的活动空间,就是他需要思考的事情了。

    晚上,他用新烧制出来的陶杯泡着刚收起来的茶叶,用烧制出来的点香炉点着从香树枝上刮来的香木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