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从事非理想第二类超导体,在强电和强磁场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涵盖了超导电力科学技术和超导强磁场科学技术,是超导科学技术与电工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的交叉和融合。
在国内超导材料界,算是风向标之一。
实验室负责人的办公室里,吴志祥院士正坐在办公桌前看着一篇新闻报道,新闻报道的标题名为:‘美国布莱克团队研发出208k高温超导体,美国超导材料的研究进度领先全球’。
“208k,零下65摄氏度,还是正常大气压下,布莱克那老东西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关掉新闻页面,吴志祥又看了看桌上那打印出来的来自《科学》杂志上的论文,一时间心里百感交集,莫名难受。
在此之前,人类发现的超导体的最高临界温度,由德国的科学团队发现的氢化物保持。
在170万个大气压的条件下,这种氢化物具备超导性能,转变温度高达250k,也就是零下23摄氏度。
但从基础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来,所需压力实在太高了,170万个大气压?呵呵哒,太特么高了。
相较来说,布莱克团队的这种铁基超导体,尽管转变温度不如德国团队所发现的氢化物那么高,但由于这种铁基超导体在正常大气压下也能达到200多k。
其意义和价值,已然远超氢化物超导体,论应用高度,两者不是一个量级的东西。
不多时,办公室的房门突然被敲响。
吴志祥手下的一名高级研究员赵成功拿着一叠资料快步走进来。
…… 吴志祥整理心情,问道:“是成功啊,有什么事吗?”
赵成功对吴志祥道:“是这样的吴院士,我的项目组已经做完第18号铁基超导150k的临界转变温度的全部实验,这是完整的实验数据,我给您送来。”
说话间,赵成功把手中的资料递给吴志祥。
“150k……”吴志祥闻言内心微叹,接过资料后放在桌上,没去看,而是说道:“《科学》杂志上那篇关于布莱克团队突破超导tc极限的论文,你应该已经看过了吧?”
“看过了。”赵成功沉默了两秒,略作思考,说道:“美国在这方面的研究,领先我们太多了,没办法……”
“是啊,领先太多了。
我们还在做150k的研究的时候,人家就已经把208k的材料搞出来了。
还上了《科学》杂志,全球震惊……
这差距不是一星半点,至少得有两个十年了。”
吴志祥说着,神情显得很颓废。
他这一生都在做关于电工方面的研究,其中超导电力和超导强磁场科学技术花费了他最多的心思。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让华夏的超导科学追上美国,甚至超越美国。
可现在一瞧,别人已经做到208k了,而他们还在150k打转。
虽然差距只有58k,看似不多,但别说是58k,就算只有8k,那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抹平的差距。
这58k犹如一条鸿沟,横亘在他们面前,叫人难受得有些窒息。
赵成功劝慰道:“您也别太难过了,记得当年刚接触超导科学这行的时候,我们和美国的差距不比这更大吗?
现在差距已经在逐渐缩小了,虽说美国依旧领先我们,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去研究和攻克难点,胜利终究还是会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吴志祥苦笑道:“你说得对,是我太在意,心乱了……”
……
黑骨头核聚变研究所。
下午,周平正独自一人在一间高级实验室中做实验。
刚吃完饭的潘新隆,拿着一份打印出来的文章,来到他近前,笑呵呵地道:
“老周,来看看这是啥。”
“现在没空,等会再说。”周平头也不转,继续用镊子摆弄着面前的一面镜子般光滑的银白色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