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三维的空间中,一些大引力的物体,比如黑洞和恒星,会扰乱空间的扭度,扭曲时空,若是这时与主宇宙的接壤处遇到大引力的物体,比如木星和太阳,超三维空间中的某处就会出现扭度薄弱的时空区域,一旦踏入这个时空区域,就会以极高的速度跌出超三维状态。
当时冷霜和艾米莉亚的飞船,就是因为遇到了一个小型的太初黑洞,结果和它一起从超三维状态中跌到了太阳系附近。
当时飞船破烂了,她俩幸好是乘坐了一个两人座的由强相互作用力构成的逃生舱(参考三体水滴的材料结构),才幸免于难,没有被那个高速
穿行的黑洞吸入进去,但这个逃生舱没有升维的功能,无法进入超三维空间航行,她俩在太阳系晃悠了一阵,最后快要饿死了,只得降落在地球上,而逃生舱则沉到了海底。
这次小行星轨道处新出现的引力异常现象,其实就是一个大引力的黑洞所在的超三维空间,与太阳系接轨了,然后从中掉了出来。
但是,这个黑骨头的质量又不大,很小,还没有地球的质量大。
站在江博和曾文河的思维角度,按理来说,这种小质量的黑洞,不可能存在啊,因为质量太小了,根据霍金的黑洞辐射理论,会很快蒸发殆尽,整个宇宙中没有任何恒星可以形成这种自然的黑洞。
两个解释,要么就是有高等文明,利用高科技手段制造了这样的黑洞。
要么就是这是一个太初黑洞,从宇宙大爆炸后形成了一个高维空间时,它就存在于这个高维空间中,而这个高维空间的能量还很密集,与黑洞辐射的能量持平或者几乎相当,让它不会被太快蒸发。
不像是现在的大宇宙,微波辐射的温度,只有几K,也就是零下两百多度,冷的要死。
所以这个突然出现的引力异常现象,被曾文河定义为高速移动的太初黑洞。这是地球人类除却江博以外,首次观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现象。
但是,曾文河,哪怕江博,当时都没意识到这是高维现象,以为黑洞只是高速从其他区域移动过来的。
而太初黑洞的跌落处高维状态时的速度很快,好在是没朝着地球和太阳来,而是以极快的速度远离了太阳系,当然,在离开之前,还吞噬了很多小行星带周边的小行星,黑洞吞噬小行星时发出了伽马射线,外加上引力异常现象,所以人们才能推断出它是一颗黑洞。
……
(以上的内容是我站在上帝视角给你们分析的,下一章来看看对话内容,数据或许有差错,当时只是随手计算的,没有仔细验算过,姑且看看情节。) 江博眼睛微眯:“情况属实?”
曾文河表示:“属实,通过量子计算机上万次的推演,发现有五颗小行星有90.5以上的几率会在先后一周内撞上地球,其中一颗小行星的直径,达4.2千米!
量子计算机推演的结果是,这颗小行星因为质量太大,有100%的几率会撞上地球,而且有99.99%的几率会落在几内亚湾的浅水区域,只有万分之一的几率会落到大西洋深海中。”
曾文河沉声道:“而一旦这颗小行星撞击在几内亚湾的浅水区域,将会造成直径超过30公里的撞击坑,撞击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地面上所有的建筑物、植物都会被炙热的冲击波摧毁。
人们只有躲在山洞或者地下掩体才能幸免于难,但这并不意味着结束,撞击产生的巨大热量,会使得海水被蒸发,岩石、泥土还有无数的硫酸物质被气化,以每秒十几公里的速度冲向天际,然后形成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随之而来的,还有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甚至是陆地板块地大规模运动以及两极冰山的融化。
保守估计,这场灾难会让全球人口锐减十数亿,华夏虽然隔得远,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火山和海啸还有地震所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
江博听得咋舌,一颗直径4.2千米的小行星,造成的威力居然这么大。
惊讶过后,江博的眉头又不禁深深皱了起来。
他问道:“小行星带的引力为什么会发生异常想象,查清楚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