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_作者:榕之子(101)

2020-07-20 榕之子

    终于来到今天的关键时刻,到底会有多少采购商现场订货呢?

    “我们厂70cc要5000台,90cc要10000台,预付款打到哪一个账号?”

    第一个勇于吃螃蟹的人很快站了出来,韩耀厂看上去如此大的规模应该不怕会跑路。

    有了第一个,很快就由第二个,很快大部分来了现场的人都跑到工作人员处登记采购量。

    由于韩耀厂现在3条生产线年产量才20万台,所以必须控制订单量。要求预付款就是减少一定量的需求,没想到最终统计下来70cc发动机有158000台,90cc发动机采购量高达276000台。

    许多人当天就准备打款,只要韩耀厂保证60天内供货就行。

    看到统计数量,韩皓也吓了一跳,他原本以为有20万台已经很不错了,没想到现在居然翻了一倍。饥渴的市场需求活生生摆在韩皓面前,告诉他发动机市场到底有多大。

    感觉到弄巧成拙,韩耀厂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产量需求,工厂无法按时交付如此多产品。因此,韩皓做了两个决定,一是暂时压缩客户订单,订10台只给4台配额;其二是立即采购新的发动机生产线,力争今年产量达到50万台规模。

    看着公司账户上多出约1.1亿的预付款,韩皓终于明白为何国外厂家对发动机技术封锁如此严密了,这真的就是一座金矿。

    有了这笔钱,韩皓可以做许多事情,为此他兴致冲冲专程跑了一趟省机械工业厅,没想到却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韩皓跑去省机械工业厅目的就是依法申请摩托车整车生产许可证,就是行内人所说的进目录。

    从1989年开始,中国开始实施《汽车、民用改装车和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管理办法,未进入该目录的企业产品一律不能在市场上销售,公安部门凭目录和出厂合格证办理上牌手续。国家机械工业部汽车工业司统一管理汽车、改装车和摩托车的目录登记工作,公安部依照目录实行上牌管理。每年目录更新2次,方便企业更新自己最新上市的产品。

    要想生产的踏板车能在市场销售,韩皓就必须想办法让自家企业挤入目录,给产品上准生证。拿着目录管理办法研究了一下,韩皓觉得上面要求的技术、研发、人才和售后要求自己工厂都能够达到。尤其是不少于3000万投资和10万台生产线的硬指标,韩耀厂现在的能力可以一步到位。因此,他就想来问问到底企业要上这个目录如此申请。

    92、93两年,全国摩托车企业遍地开花,正式进入目录的企业从1991年增1家,突飞猛进到1992年新增17家、1993年狂增25家的大跃进局面。其中1993年还出现了22家目录外生产企业,连同目录内一共增加了47家企业,这导致当年中国摩托车产量达到了335万台,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第一的国家。

    1993年,官方初步统计全国一共有153家摩托车厂在生产摩托车。整个摩托车市场一下子大爆发,所有生产的企业都赚得盆满钵满,导致国家在1994年开始决定对摩托车产业开始了宏观调控。

    手段主要有二:一是开始对摩托车增收10%的消费税,把摩托车列入了奢侈品行列。这一刀重重砍在国有摩托车企业身上,导致企业利润大幅缩水。二是对摩托车目录开始清理和严控,原则上不再增加新的生产整车企业。

    “国家现在开始调整摩托车产业,原则上不再受理新企业的申请。省里正准备迎接中央部委前来检查落实情况,所以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我看你们厂的发动机新进入了零件生产目录,哦,是钱江厂推荐上去的,你们就好好生产发动机得了。”

    在省机械工业厅,韩皓的一腔热血遭到了重挫,想名正言顺生产踏板车的路子被堵上。韩皓第一次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威力,犹如一道高高的门槛立着,把无数像自己这般的创业者挡在门外。门槛里面的先行者凭借国家政策有意无意的保护,一个个都吃得满嘴流油,只剩自己在门槛外眼巴巴流着口水羡慕。

    敢赌未必输,爱拼才会赢,韩皓想起了虎山人的老话。国家政策虽然犹如一道红线,但虎山人却习惯了政策红线两侧来回跳舞。

    虽然工业厅的答复让他感到泄气,但韩皓相信还是可以找到变通的渠道。因为虎山就有一个榜样——甘朝祥,他的改装厂现在越做越大,生产的摩托车可以流通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