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_作者:榕之子(1068)

2020-07-20 榕之子

    事情再次失控,韩皓公开表态,实际上带着逼宫的意图。

    如果湘南省不给他一个满意的答复,韩皓将撤离在当地的投资。

    撤资事小,但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湘南省无法接受的后果,连首富都宣传投资环境恶劣,那么其他投资商还敢来吗?

    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发展经济大潮中,各省市地区百舸争流不甘人后,一旦被打上负面标签,耽误湘南发展可不是一阵子的事情!

    这个首富真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伤了自己。

    “让郝文军先休息一段时间吧。还有省里派出调查组,把事关刑讯逼供的案情调查清楚,一律依法处理。

    湘南省发展的大好局面不能再折腾了,弄得全国都在看我们的笑话。

    最后,有一点要注意宣传,就是我们是主动处理,并不是受外界影响。”

    经过这一出,维持平衡的天平终于向另一端滑去。郝文军无力掌控局面,最终迎来了停职检查的结果。

    “省里不可能因为一个商人的话就动我,更不可能接受一个商人的威胁。韩皓算什么东西,他就是有再多的钱,也不能把政府官员怎么样!”

    郝文军在接到停职风声时,依旧不肯相信。

    他的话有一定道理,官场和商场是独立两大系统。韩皓确实不能直接将他怎么样,但他落到被停职的下场却离不开韩皓的作为。

    在郝文军被宣布停职调离岗位当天,新的潭湘市书记就上马赴任,他在第一次干部会议上着重讲了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主题。随后,他亲自赶赴江州跟韩皓沟通,就优化投资环境做了说明,力图把违规抓捕事件跟潭湘市切割,重新修复跟中华集团的关系。

    由陆实诚亲自指认,直接参与到刑讯逼供的不法公职人员全部被调离审查,他们将面临刑事起诉结局。

    至于郝文军,虽然保留厅级干部的待遇,但却赋闲在家,等候发落,明显仕途已经一片黯淡。

    关于近期的情节,实际上参考了同时期霍家在南沙投资时的遭遇,大家有兴趣可以查来看看。资本跟权力的博弈并不简单,碍于现实不能展开太多,有些事情只能点到为止。看待一个人的行为,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背景,10年前的首富地位跟现在肯定不一样,希望大家能理解。    《中国经济报》的记者刘俊白天跟着线人潜伏当司机帮工,晚上就回到出租屋撰写材料,很快就理清了劣质密封条如何从工厂流入中华集团的整个过程。

    “监管形同虚设,劣质产品堂而皇之被打上合格的标签,装配上车卖给花了大价钱的消费者。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简直不敢相信在电视上公开承诺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中华集团会犯下如此低级错误……”

    刘俊越写越兴奋,文思泉涌停不下来。

    当选题报上去时,他就得到了总编陶复知的大力支持,特意划拨了一笔特殊经费供其使用。

    总编陶复知不是别人,正是曾跟韩皓在央视论坛上打赌的大主编,他对中华集团的发展一直抱有成见。尽管这些年中华集团发展迅速,他发出的声音少了许多,但他却一直用鹰眼时刻关注着对方。

    在陶复知眼中,韩皓就是资本家的化身,短时间积累大笔身家,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灰色一面。没想到这次竟然抓到了中华集团的把柄,足够首富喝上一壶了。

    “记者只负责报道真相,到底如何评判是国家和大众的事情,与我们无关!”

    这是陶复知一直对属下宣扬的记者价值观。

    正是在他的主导下,《中国经济报》通过学习西方媒体的报道方式,善于从细微处挖掘新闻切入点,以不同角度论述观点,一跃成为国内经济界的主流刊物。

    陶复知也隐然成为公共知识分子的典范,经常在首都召开座谈会,探讨社会各种现实问题。

    虽然《中国经济报》有不少议题引发了大众关注,但没有一个标杆性的报道足以载入新闻史册。

    这次密封条造假的线索,牵涉到一直以正面形象示人的首富韩皓,以及近些年号称要争当中国汽车业第一的中华集团。可以想象,只要报道顺利出街,就能引发核弹般的爆炸,用首富来祭旗,足以让《中国经济报》笑傲江湖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