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卡车行业中有“大吨小标”的潜规则,就是原本可以载重8吨货物的卡车,出厂时会标记成3吨出售。
这跟我们的国情分不开,因为国家养路费征收标准是按照吨位计算,吨位越重交的费用越多。
例如8吨卡车要交1000元/年的养路费,但改成3吨的话只需要缴纳200元/年。
还有在应对过桥、过路费以及违法罚款时,标注小吨位车型都能极大降低成本。
引发的根源在于我们国家对卡车的载货标准在部门分割管理下,竟然有几种口径不同的规定,这给了厂家乃至消费者从中浑水摸鱼的操作空间。
“我这标注3吨的卡车拉个10吨货没有问题,拉得越多我挣得越多,不超载根本挣不到钱!所有人都这样干,你不干就是大傻子!”
当货车司机,跑长途运输成为许多文化程度不高之人发家致富的好渠道。往往一个村子里有司机风光回乡盖楼房,就会带出10几个老乡跟着一起走上货车司机的新路。
在记者询问为何要超载时,看上去一脸老实的司机点了一根烟后大大咧咧回答道。
“大吨小标”让春兰卡车得以找准市场需求,极大迎合超载的实用性,许多原本需要重卡运输的货物可以通过中卡运输,导致成本大大降低。
在进入2000年后,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跃居世界第一,连续四年死亡超过10万人的内参被摆上总理办公桌后,整治交通运输成为一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每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统计数据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足以让任何一位执政者重视。
2004年中国汽车保有量是3000万辆(加上摩托车、农用车等机动车数量达到1亿),跟美国汽车保有量突破2亿辆相比有7倍差距。但美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4万人出头,而中国却是10万人,强烈反差不能不引起政府高度关注。
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堵住偷漏税款漏洞,从而让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为了整顿全国交通秩序,“治理超载”行动就此出台。
首先要求重新定义货车载重量划分,厂家不能再搞“大吨小标”的小动作,全部登记车辆重新核准吨位数量。其次,在全国范围公路上开展查处超载大行动,发现超载车辆一律扣车处罚,并勒令更改后才能重新上路。
如此境地下,物流领域内中卡市场开始萎缩,重卡重新获得国家政策支持开始替代中卡,成为全国货运的主力军。
在天时方面,春兰输掉了第一仗。
祸不单行的是,在人和方面,春兰继续遭遇重创。
当其他企业只说不做低调进行MBO时,2001年春兰高调宣传自己的MBO方案,一旦改制后造就大批量百万富翁的新闻,让他们成为国家国企改革的靶子,导致国家财政部叫停了各地层出不穷的MBO方案。
为了缓解舆论压力,当年春兰宣布不定期推迟自己的MBO计划,但整个公司上下对MBO还是充满信心。
好不容易来到2005年,春兰准备重启MBO改制,没想到又遭遇“郎顾之争”,MBO及全员持股计划再次搁浅。
连续两次MBO计划夭折之后,春兰宣布无限期推迟MBO,春兰上下失去了进取心,可以说整个企业的精神方面垮了。
加上家电行业激烈的竞争,美的、格力、海尔在空调领域向春兰发出围剿,企业利润一落千丈,看不到企业发展前景,许多骨干人才纷纷被对手挖角跳槽离开。
空调作为主业无法再给副业输血,春兰汽车的技术研发投入少之又少,开始举步维艰。
在天时、人和都不利的条件下,春兰汽车决定继续坚持,孤注一掷打算利用仅有的资源进入市场看好的重卡行业。
作为苏南省大型国有企业,企业老总一度当属中候补委员,原以为在地利方面肯定有优势,没想到却再次遭遇滑铁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