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_作者:榕之子(1167)

2020-07-20 榕之子

    为何知名民族品牌频频被卖,主要原因还是地方政府起了关键作用。

    一是为了摆脱包袱。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国有资本控制,政府有义务对企业经营状态和职工就业、福利负责。如果卖掉的话,政府在回收投资之余,还能把企业包袱甩掉。

    二是招商引资导致。现在官员升迁,招商引资搞经济是关键。引进外国知名大企业,尤其是500强企业是耀眼的政绩。既然未来发展如何不清楚,不如趁有所价值之际把企业卖掉,还能引来国际资本投资,一举两得。

    三是过于天真,没有真正认识外资的本质。希望引进外资,得到企业急需的发展资金和国外先进技术,进而打入国际市场渠道。实际上外方凭借资本和技术的优势,只想打开中国市场,并不会帮忙中国人去开拓国际市场。例如你们汽车行业的合资品牌,只是在中国生产销售,基本不会对外出口。”

    胡一鸣听完韩皓的介绍,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语气说出了上述一番话。

    “国家安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一般说的都是狭义方面,就是涉及军工、能源、粮食等经济命脉领域。广义范围包含了整个经济范畴,一旦让外资控制了我们某一个行业,好比空调企业生产都被国外资本掌握,实际上也危害到了我们的国家安全。

    这样广义的国家安全,我们过去重视不够。例如水资源就没纳入管控,导致不少外资收购了我们不少水厂,地方政府获得短时收益,实际上把国家安全阵地放弃了。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近期我们有关部门将会展开调研,尽快修补这样的政策漏洞。”

    听完胡一鸣的解释,韩皓知道自己要如何应对接下来挑战。    “据传格力要低价卖身?”

    “为何民族品牌热衷攀洋亲,格力空调即将改姓美?”

    ……

    国内媒体很快大规模报道格力即将被低价出售的消息,引发社会舆论强烈关注。

    地方政府要卖格力,不是不可以,只是售价才9亿,是不是太过便宜了呢?还有未经董事会讨论,大股东就擅自决定把公司卖给美国开利,是不是侵犯了中小股东权益?出售的对象为何限定是美国人,国内企业愿意出更高价却拿不到入场券?

    一连串的质问,确实把海珠市政府置于火堆中烤,不过他们学起了鸵鸟战术保持沉默,并不回应任何采访要求。

    本来想跟美国开利签署协议后再对外公布,没想到在临门一脚前消息泄露,引来全国媒体的关注,这让海珠市政府很是恼火。

    这个姓董的女人真是不好惹,她在用自己能找到的任何方式来抗争这次出售格力,尤其敢到省政府告状更是让海珠市政府方面深感被动。

    对媒体冷漠,但并不代表对上级不重视。

    为了应对省里可能到来的询问,海珠市方面已经提前准备汇报材料,把出售格力的理由一一列出。总而言之,就是跟全球制冷第一的开利公司合作,能带来资金和新技术,协助格力更上一层楼。

    事情闹大,格力顿时成为全国舆论关注的焦点。

    之前国企改革有从靓女先嫁的惯例,但伴随时间的流逝,这种为了招商引资不顾企业自身发展意愿的做法,开始引来许多批评之声。不少原本经营红火的企业,在对外出售后,国产品牌被封存,外国品牌通过收购来消灭自己在中国的竞争对手。这其实违背了当时国企出嫁的意愿,反而从侧面助纣为虐,帮忙外资扫平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还有许多企业出售后,一样经营不善面临倒闭,新飞冰箱就是典型例子。外资头上耀眼的光环正在不断消退,有识之士越发提出自己的反思之音。

    舆论大战中,除了国有资产流失讨论之外,中国品牌的概念再次被提起。

    在中国市场上生产销售的外国或合资品牌算不算中国品牌,我们还需要不需要自主掌控的民族品牌?

    有人提出国际化背景下,只要在中国生产、销售并向政府依法纳税,就是中国品牌。

    反对者则认为这不过是国外品牌在中国的马甲,只有自主技术研发和知识产权的品牌,才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