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汽车业务,中华集团就实现销售收入1150亿元,比去年集团整体收入还高,实现净利润134亿,再次突破新高。
至于赖以发家的摩托车业务,在中国摩托车市场达到2000万产能时,中华集团摩托车板块出口量突破了280万台,而国内销量也创新高实现421万台的好成绩。
中华集团继续以无可撼动的成绩占据了国内摩托车三分之一的份额,并且出口量大幅增加,开始向国外输出过剩产能。
另外在电动两轮车市场上,电动车对摩托车正在不断追赶,2005年电动两轮车全国销量突破1000万台。真正形成了城市人骑电动两轮车,而农村人骑汽油摩托车的中国特色格局。
华夏品牌电动两轮车进入市场早,在电池技术上走在前列,跟摩托车相比市场占有率更加恐怖,达到了42%的份额。也就是说,华夏电动两轮车完成了420万台的销量,几乎在此领域占据半壁江山。
合并汽油摩托车和两轮电动车业务,中华集团的摩托车板块日益强大,销售收入达到了370亿的庞大规模,利润实现了22亿。
两大业务合计报表的话,中华集团整体收入将达到1520亿元,净利润156亿,足可堪称中国内地企业的巨无霸之一。
按照2005年全国工业500强排名,中华集团如愿以偿杀入前十强,位列第10名,把建设银行挤出了榜单,就算进入世界500强也毫无疑问,无愧于中国大陆第一民营企业的称号。 幸福感总是跟别人对比出来,在国内汽车行业里中华集团一骑绝尘,当年超过百万销量以及高达50%增长速度的双管齐下,让所有竞争对手都望尘莫及。
就算其他企业对照中华集团成功的路径有样学样,从大规模投入到产生看到结果没有三五年时间少不了,届时中华集团早已经更上一层楼,大有轻舟已过万重山,船头回首大唱笑傲江湖之感。
一步快步步快,按照目前中华集团的发展速度,韩皓可以自信地说一句,他的主要对手不再是三大三小的国内同行,而是隐身在三大三小身后的外资巨头。
中华集团追赶国外对手的距离在渐渐拉近,已经可以清晰看到他们身后的铭牌,再跨越几步就可以伸手抓住对方衣角,从而实现同一起跑线竞争的格局。
比照国际汽车主流水平来为中华集团的发展情况评分,以当前国际主流标准为100分计算,历经十年发展后上次小结时中华集团取得了86分的好成绩,距离赶上国际同行还有14分的差距。
在二代发动机、CVT变速器以及玄武平台的进步攻关下,中华集团完成了86分的好成绩。
距离上次评估已经过去2年时间,中华集团再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技术评分自然有所上升。
首先是以四大件基础实验室(试车场、碰撞安全、风洞、电磁兼容)落成为标志的国内最先进汽车研发体系建立,证明了中华集团在硬件上具备跟国际竞争对手同样水平的硬实力。
大家拥有相同水准的研发设施,在这样高标准硬件中研发得出的产品,至少在工艺上相差不大。
硬件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给中华集团带来了2分的增长,让科技评分跃居到88分。
其次是中华集团完成了商用车的产业布局,一举拿下客车、卡车的产品线,形成乘用车和商用车齐头并进的格局。
要立志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汽车巨头,商用车是不可避免的战场,中华集团利用转瞬即逝的时机完成了市场进入,不必从零开始而是借东风入主,开启了商用车的新征程。
如此扩张产业链达成战略布局的表现,让中华集团再次获得加2分,整体分数来到了90分。
要知道100分成绩就说明中华集团已经追赶上国际主流汽车品牌的技术水平,足以更他们分庭抗礼。因此进入90分区间后,每前进一步都是无比困难。分数增长率也从2分变成了1分,每获得1分的成绩都要付出巨大努力和高昂代价。
伴随工业制造2.0技术标准打造的小型轿车“明”,属于技术再升级版本,能在挑剔的欧洲市场跟小型SUV“宋”一起站稳脚跟,说明中华集团具备了打造全球车型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