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韩皓私下跟拉坦交涉时,在国内汽车业内也在偷偷进行着一桩大谈判。
主角跟韩皓也有关系,就是把罗孚资产瓜分了的上汽和南汽,他们连累了准备竞标的中华集团形象。
在中华集团一家独大的挤压下,国内自主品牌日子过得压力很大。
加上南汽的合资伙伴菲亚特由于高层动荡,一直没能在中国市场有所建树,跟南汽的关系处得很紧张。
另外上汽获得了罗孚的技术,但南汽获得了罗孚的设备,双方想独自发展自己的产品,发现总是缺东少西,进度被一再拖慢。整整3年多时间,上汽和南汽都没有能推出自主品牌汽车上市。
但最关键因素是南汽没钱了,已经在国内竞争中掉队严重。
原本寄希望能从罗孚处淘来好东西,转手就能拼装在中国国内上市,形成10万辆以上的销量目标,从而把前期巨额成本收回来。
没想到遇到中华集团这样的怪物,一下子把自主品牌门槛大幅提高,后来者无法轻轻松松挣快钱。
当年孤注一掷提高报价跟上汽争抢罗孚,并且后续新建工厂和复活MG品牌耗费南汽大量资金,加上跟菲亚特合资也连年亏损,导致南汽每年亏损十亿人民币以上。
自从争夺罗孚至今,当地政府向南汽投入不少于80亿人民币,但现在却看不到回本的希望,因此停止了输血。
收购罗孚是为了搞自主品牌,但面临中华集团巨大的压力,南汽首先向上汽抛出了橄榄枝,商谈双方合作的意向。
在地方政府层面推动下,合作马上变成了合并,当税收、就业保持不变前提下,日落西山的南汽准备并入蒸蒸日上的上汽集团。
上南合并,预示着中国汽车业版图再一次改变。 上南合并的风声越吹越紧,已经成为不可逆之事,上汽在悄无声息之间又壮大了。
为何南汽刚抛出橄榄枝,上汽就主动接了过来?
主要原因首先是当初两家“分罗”后各得其一,现在合并后可以有效整合。第二大重要原因就是上汽在乘用车方面依靠两大合资伙伴做得风生水起,但在商用车方面却迟迟没有进展。看到同属“三大”中的一汽和东风都是乘商并肩,就连中华集团这个暴发户都一转身完成了大满贯布局,上汽再不有所动作就是对未来的不负责。
南汽在商用车上还是有根基,“跃进”品牌和依维柯都是国内知名品牌,上汽吞并南汽后,就能及时补上商用车这块短板。
当然,背后据说还有沪江新任赵书记的大力推动,正是在他力主下,分属两大地方国资委管理的国有大集团才有了合并的可能。
沪江市的汽车产业一直以来都是支柱,赵国平赴任后依旧把汽车作为重点扶持行业。
韩皓的私人飞机从英国飞回来之际,首要降落地点不是江州,而是在沪江国际机场停留。
得到中华集团准备对捷豹、路虎并购,而且韩皓已经动身赶往国外消息后,赵书记就让秘书打来电话,让韩皓回国时跟自己见上一面。
为何赵书记要中途截留韩皓到沪江市呢?
当然正是冲着即将并购的捷豹、路虎豪华品牌而去。
韩皓既然敢于出手,赵书记就相信他一定会有所收获而回。他抢先跟韩皓接洽,就是想未雨绸缪先排队,打算让韩皓把并购豪华品牌的合资工厂放在沪江市。
奥迪、宝马、奔驰依次入华国产,纷纷取得很不错的成绩。将来中华集团获得新的豪华品牌,走国产化道路是必然选择。对地方政府来说,落地豪华品牌的合资工厂可是一个异常诱人的项目。
赵国平抢先卡位,就是希望将来沪江市能新增加一个豪华品牌落地,形成名符其实“中国汽车之都”的称号。
“韩总,对你们中华集团勇于走出去的战略,我个人持赞成态度。现在我们国家的外汇储备突破1.5万亿美元,那么多的外汇停留在账上很可惜。用于对外收购国外优质资产,在我看来是最划算的买卖。”
跟韩皓已经是老朋友,因此赵书记在会面时没有过多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