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_作者:榕之子(336)

2020-07-20 榕之子

    现在形势变了,在首都示范效应下,大中城市的出租车市场将提高门槛,更加青睐于桑塔纳、捷达和富康三大合资中排量车型。原本顺风顺水的津汽集团一下子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如果不做出改变其将被历史潮流所淘汰。作为应对之策,津汽方面果断向丰田求助,双方已经签署了合资协定,就待中国政府审批。伙伴有难,丰田当然要伸出援手救一救,把旗下小排量8a技术1.3l的发动机出口给津汽使用。同时还打算把在中国建立发动机厂首款产品定为8a发动机,提供给津汽使用。

    8a发动机号称“1.0l的油耗和1.5l的动力”,当然是津汽集团梦寐以求的明星产品。可惜进口发动机数量有限,售价过高,夏利整车成本一下子大幅上升,只能是暂时应对之策。不管如何,搭配进口丰田8a全新电喷发动机1.3l的“金夏利”车型,将作为进入首都市场的新一代拳头产品,价格也飙升到10万出头。至于面的黄大发,津汽集团只好忍痛放弃了首都市场,开始转战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

    放弃微面产品是津汽做出的战略选择,他们准备把精力集中在轿车领域,为此集团没有对微面做进一步投入,黄大发开始步入生涯末期阶段。

    尽管首都开始限制微车,但津汽还是没有意识到危机来临,一是他们和丰田的合资获得国家审批指日可待,二是国家批准了他们的上市申请,不出意外明年就能实现公司上市。想想也是,现在夏利年销量突破10万台,仅次于桑塔纳,又傍上了丰田集团,公司也很快上市,前途怎么看都一片光明。可惜单凭一两款过气产品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的汽车市场将迎来群雄逐鹿的激烈厮杀,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很快被淘汰在时代浪潮中。

    首都出台的新政策,不出意外肯定其他大中城市都会跟进,那么津汽退出的市场空白,反倒给了华夏厂极大的机会。消费者买车时肯定会购买主流产品,在微面领域的其他厂家产品基本是化油器发动机背景下,华夏之光二代成为新的产品标杆。

    从avl引进的1.2l发动机,采用电喷技术,无论排放还是排量,都完美地契合新出台的地方政策法规。黄大发不能上长安街,但是华夏之光二代可以,完全不受大城市限行影响。与此同时,q1轿车项目也装备了1.2l发动机,将来投放市场时同样可以享受到政策红利,以此来替代夏利微轿的市场地位。

    无意中,华夏厂反倒成为此次国家排量政策变更的头号收益者。与此同时,华夏之光二代在电视上的广告也着重强调电喷技术,不受城市限行令的影响,属于面向新世纪的产品。广告语中,突出新的观念,把华夏之光二代和传统的微面们隔绝开来,给消费者传播全新的造车理念。

    在此影响下,华夏汽车在首都的经销商开启了闹市卖车的场景,一大群人追着销售要求提车用。成千上万台黄大发面的被政府要求统一淘汰投入首钢的熔炉,新的出租车缺口应运而生。原则上不再批准微面作为出租车,但市场的需求依旧在,人们出行需要能载人又能载大件物品的车辆。所以私人运货车辆的首选便是华夏之光二代,一时之间该产品在首都销量暴增了8倍。

    因为首都的示范效应,许多大城市工商业主们选择购买微面产品时,也考虑将来不会被限行的新产品,华夏之光二代一下子成为了市场的明星产品。光是手头中的订单,已经突破了5000台,这样的局面是韩皓未曾预料,华夏汽车的生产线年产量为3万台,实在无法提供足够的产能。除了打算开建全新一条6万台生产线外,韩皓还下令暂时停止接收顾客新的订单。

    突如其来的市场需求,差点打乱了韩皓的战略布局。在他预测中,华夏之光二代应该到明年才会到3万辆的规模,至于准备上市的q1微轿,他估计第一年销量在1万台出头。因此,在生产线建设上准备不足,已经在动工建设中为q1微轿准备的生产线将扩容,从年产量1.5万提升到3万台,加上新立项的6万台可以并线生产两种车型的生产线,华夏汽车在1999年底将具备12万台汽车的生产能力。

    光是主机厂升级还不够,配套的发动机和变速器都要统一扩产,更别提对广大供应商的预付款等,这对华夏汽车来说是一大赌博性的投资。